下载此文档

生化部分名词解释.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生化部分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磷氧比:
当底物磷酸化时,每消耗一个氧原子所消耗的用于ADP生成ATP的无机磷酸中的磷原子数。
2、蛋白质的等电点:
当蛋白质溶液在某一定pH值时,使某特定蛋白质分子上所带正负电荷相等,成为两性离子,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即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3、变构效应:
有些酶分子表面除了具有活性中心外,还存在被称为调节位点(或变构位点)的调节物特异结合位点,调节物结合到调节位点上引起酶的构象发生变化,导致酶的活性提高或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变构效应。
4、同工酶:
存在于同一种属或不同种属,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同一细胞,具有不同分子形式但却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的一组酶,称之为同工酶。
5、磷酸戊糖途径:
是指糖从6-磷酸葡萄糖开始,不经过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直接将其分解为核糖,同时将能量以一种还原力的形式贮存焉,供机体生物合成时使用。这个途径称为磷酸戊糖途径。
6、盐析: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高浓度的硫酸铵、氯化钠等中性盐,可有效地破坏蛋白质颗粒的水化层。同时又中和了蛋白质表面的电荷,从而使蛋白质颗粒集聚而生成沉淀,这种现象称为盐析。
7、酮体:
脂肪酸在肝细胞中的氧化不很完全,经常出现一些脂肪酸氧化的中间产物,即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统称为酮体。
8、酶原:
有些酶,如参与消化的各种蛋白酶,在最初合成和分泌时,没有催化活性。这种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被称为酶原。
9、Tm值:
当核酸分子加热变性时,半数DNA分子解链的温度称为熔解温度,用Tm值表示。
10、自我复制:
指一个DNA分子复制成两个与原来完全相同的分子。通过DNA的复制,生物将全部遗传信息完整的传递给子代。

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

尿素循环也称鸟氨酸循环,是将含氮化合物分解产生的氨转变成尿素的过程,有解除氨毒害的作用。

氨基酸在酶的作用下,先脱氢形成亚氨基酸,进而与水作用生成酮酸和氨的过程。

糖酵解是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应,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的途径。

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之间脱去一分子水相互连接而成的化学键叫肽键。

当氨基酸溶液在某一定pH值时,使某特定氨基酸分子上所带正负电荷相等,成为两性离子,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即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突变,使蛋白质生物功能下降或丧失,而产生的疾病被称为分子病。
:
当核酸分子加热变性时,其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会急剧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增色效应。

当呈双螺旋结构的DNA溶液缓慢加热时,其中的氢键便断开,双

生化部分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