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转位修复虎口挛缩皮肤缺损
【关键词】外科皮瓣;虎口挛缩;显微外科手术
虎口为第一指蹼,正常虎口对保障手发挥正常的捏挟、握持功能至关重要。虎口挛缩变小或消失,势必影响拇指外展、内收与对掌活动,导致手捏挟、握持功能不同程度的障碍,乃至手握持功能完全丧失而引起严重残疾。我科自2002年1月~2008年6月,采用食指背侧舌状皮瓣、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皮瓣,髂腹股沟皮瓣转位修复虎口狭窄皮肤缺损45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45例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5~53岁,。病因:先天性拇内收挛缩症5例,外伤性瘢痕挛缩24例,正中神经损伤所致的拇内收挛缩10例,不良指位固定所致拇收肌挛缩6例。病情:按顾玉东等[1]提出的标准测量,虎口挛缩轻度9例,中度15例,重度21例;按Jensen等[2]方法测量虎口角度为5°~65°;拇指外展、内收,对掌及握持活动存在不同程度障碍。修复方式:食指背侧舌状皮瓣转位9例,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皮瓣转位24例,髂腹股沟皮瓣转位12例。
手术方法虎口开大:作虎口部切口,彻底松解挛缩拇指内收肌、第一骨间背侧肌及挛缩的腕掌关节囊。外伤性瘢痕挛缩者,应将虎口内外的瘢痕组织彻底切除。直至被动开大虎口,能使拇指及第一掌骨充分外展达90°。置拇指处于正常外展对掌位,测出虎口皮肤缺损大小并做出布样以设计皮瓣。
食指背侧舌状皮瓣转位修复虎口皮肤缺损①皮瓣设计:以第一掌背动脉及其终支食指背桡侧动脉走向为皮瓣轴线,在食指背侧设计舌状皮瓣,皮瓣一边与虎口创面相连,皮瓣顶端应在转移后能覆盖虎口远端的创面;②逆行切取皮瓣:按皮瓣设计线切开远端和两侧皮肤至深筋膜下,依次于伸肌腱膜表面、第一背侧骨间肌肌膜下锐性分离并向蒂部逆行掀起皮瓣;③皮瓣移位修复虎口创面,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用全厚皮移植加压包扎固定。
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皮瓣转位修复虎口皮肤缺损①皮瓣设计:以肱骨外上髁至尺骨小头桡侧缘的连线为皮瓣的轴心线;。根据虎口创面量取的布样和旋转轴至受区的距离,各增加1~2cm,标明皮瓣的切取范围和血管蒂部长度。②顺行切取皮瓣:先沿轴心线切开蒂部,认清尺侧伸腕肌与小指固有伸肌腱间隙,锐性分离出携带1~。,其与骨间掌侧血管的背侧支吻合处。再按设计线切开皮瓣两侧缘达深筋膜下,并暂时将皮瓣皮缘与深筋膜间断缝合以保持皮瓣的完整性。在前臂深筋膜和肌膜之间锐性分离掀起皮瓣,向轴型血管会师,至尺侧伸腕肌与小指固有伸肌之间的肌间隔时,连同肌间隔一并切取以保持皮瓣—肌间隙皮血管—前臂骨间背血管的连续性,亦可防止损伤细小的皮支。锐性分离轴型血管而与其伴行的骨间背侧神经则保留原位。结扎切断骨间背血管近端,
逆行掀起皮瓣。③皮瓣经皮下隧道逆行转移至虎口部修复缺损,供区创面宽在
4cm左右者可直接缝合,过大的创面应植中厚皮,并用纱包加压固定。
髂腹股沟皮瓣桥式交叉转位修复虎口皮肤缺损①皮瓣设计:以腹股沟韧带中点下
,以该点与髂前上棘的连线沿髂嵴向后延长为轴线设计皮瓣。皮瓣近端预设6~8cm皮管蒂以方便皮瓣桥式
皮瓣转位修复虎口挛缩皮肤缺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