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会计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对企事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它也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对象。
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客体),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产
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4、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也称股东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剩余权益。它在数值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以后的余额。
5、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6、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7、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8、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和组织。
9、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时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因为破产、清算、解散等而不复存在。
10、会计分期
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资金运动)划分为较短的相对等距的会计期间。
11、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采用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
1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一)可靠性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原则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企业提供的的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运用。
(四)可比性原则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纵向可比;●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横向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融资租入)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
(六)重要性原则(体现的是主次分明)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固定资产折旧,坏账准备)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八)及时性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13、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