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儿童家庭教学课件)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ppt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庭氛围
年级:三年级
课时:一课时
制作人:酒金平
单位:北海办事处庙街小学
联系方式:**********
谈家庭环境的重要性
家长谈收获
家长讨论总结不足
教学设计
正反案例
理论指导
案例1:
美国纽约州有一个酒鬼兼赌徒马克斯·朱克,在他之后七八代的子孙中有300多人成了乞丐和流浪者,7人因杀人被处死刑,63人因偷盗被判刑,因喝酒死亡或成残废者竟多达400余人!“人种论”者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当地的教育学家作出另一种统计是:美国纽约有一个儿童救护会,它收容和照顾的孩子大多是乞丐、流浪者及贫民窟的孩子,即当时所谓的“低能儿童”。由于救护会付出酬金,把孩子送到可靠的家庭里接受良好教育,,有87%成为教授、医生、技工等有用之才。
案例2: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
家长养育子女,“望子成龙”,但不能只重视“养”,更应重视“育”,否则对子女的教育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返回
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子女成长:
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的教育观念
家庭情感沟通
家庭氛围
在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父亲和母亲常常是烦恼不安、性情暴躁、言语粗鲁,对长辈缺少孝敬甚至虐待。
对于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赖父母的儿童来讲,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情绪紧张。孩子长期处在这种情绪中,又缺少温暖和关爱,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返回
父母的教育观念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种:
(1)严厉管教论。
(2)自然成熟论。
返回
持这种观点的父母往往要求孩子必须一切听从家长,信奉“棒头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传统观念。其实,长期处在父母高压政策下的孩子易形成幼稚、依赖、神经质的心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有些幼儿可能变得更加依赖无主,有些则可能变得更加反抗、暴烈.
持这种观点的父母对孩子往往是放任自流概不过问的教养态度。这种忽略型家庭中儿童就会因为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甚至放荡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情感沟通是家庭心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良的沟通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不利。
(1)指责埋怨型沟通。指责埋怨型沟通使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家庭未了结事件越多,家庭生活越是沉闷或紧张甚至危机四伏。这是一种很具破坏功能的家庭沟通模式,被指责者要不逆来顺受,要不逆反、攻击性强。
(2)迁就讨好型沟通。迁就讨好型沟通的家庭,缺乏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养成一些依赖而又固执、软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点。孩子在这种迁就讨好型沟通模式中,更容易形成的是任性,只要父母迁就自己,自己却很少迁就父母。
(3)唠叨罗嗦型沟通。唠叨罗嗦型沟通主要表现在母亲以及一些过于琐碎的父亲身上。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父母不太关心别人真正的情感,自己被许多意义不大的琐事缠绕,给孩子最大的感觉是唠叨、烦人。这种沟而不通的表现是表面上双方都在说话,而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信息根本没有交流,反而会造成孩子出现逆反和抵触的心理。
返回

(儿童家庭教学课件)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utohww
  • 文件大小2.11 MB
  • 时间201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