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双耳鲵鱼纹彩陶瓶简介.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双耳鲵鱼纹彩陶瓶
双耳鲵鱼纹彩陶瓶,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是新石器时代庙底沟类型晚期器物(庙底沟类型的年代据碳十四测定为公元前3900~前2780年)。1958年出土于甘谷县西坪遗址。1996年9月,国家文物局馆藏一级文物专家确认组将其定为国宝。专家组成员在众多的彩陶精品中唯独相中这件彩陶瓶,是充分认识到了它独特的价值和深厚的文化蕴含,可谓慧眼识宝。
双耳鲵鱼纹彩陶瓶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工艺美术价值。希腊陶瓶的制作技术和其上所绘的神话故事,中东和原苏联地区出土的彩陶及其上所绘动植物纹饰,长期以来是西方考古学、美术史、神话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彩陶的发现和科学研究是随着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和研究的发展前进的。本世纪20年代,瑞典人安特生在甘肃、青海进行考古发掘,所获彩陶至今仍收藏和陈列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博物馆。建国后发掘的彩陶器物,成了新中国博物馆藏品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不乏精品。以仰韶文化类型器物为例,除这件彩陶瓶
外,著名的还有甘肃秦安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型器口彩陶瓶、河南临汝阎村出土鹳衔鱼纹彩陶缸、陕西临潼姜寨出土的
鱼蛙纹彩陶盆和人面鱼纹彩陶盆、山西襄汾出土的彩绘蟠龙图形陶盘等。
甘肃彩陶,源远流长,纹饰繁缛,数量丰富,闻名于世。无疑,从学术角度出发,哪怕是一个陶器的残片,都是科学研究的珍贵材料。但是,某一类型彩陶数量的多少,某一件器物的完损程度如何,又成为衡量彩陶价值的标准。在甘肃,马家窑文化类型以前的彩陶,数量十分有限,像双耳鲵鱼纹彩陶瓶这样高大而无丝毫破损痕迹的典型器物,更是寥若晨星。,口径7厘米,底径12厘米,橙黄陶,深褐彩,小口,长颈,平底,颈部有堆绳纹一圈,腹部用黑色绘一人首鲵鱼图像。鲵鱼,俗称娃娃鱼,在我国亚热带、暖温带地区河溪中生长,前肢为四指,后肢为五指,疾游时四肢向后划动,似人的泳姿。腹部彩绘鲵鱼纹的器物,在甘肃省天水石沟坪、武山傅家门均有发现,但在构图和创意上,甘谷西坪的这一件有独到之处。原始艺术家们从生活出发,独具匠心地将鲵鱼作了拟人化处理:脸部器官用圆、十字、横线描绘,人的头发与鱼的尾须自然相连,构图简单明了,线条奔放潇洒。
双耳鲵鱼纹彩陶瓶的文化内含十分丰富,对研究中国文明起源有重要参考价值。
90年代以来,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获得一大批有影响的材料,如浙江良渚文化的大型祭坛遗址和众多

双耳鲵鱼纹彩陶瓶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