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期末总复习
第五单元我是中国公民
1、什么是公民?中国公民?P5
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比较点
公民
人民
内涵
公民是法律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外国人
人民是政治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敌人
范围上
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广泛,除包括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指全体社会成员
凡是人民都是公民,而公民不一定都是人民
2、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P5
1)作为公民,享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最重要的特征)
2)作为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3、如何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P6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国家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建设。因此,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至关重要。
第一,要树立国家观念
第二,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
第三,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l 良好的公民道德包括:仁爱守序的社会公德心、诚信宽容的道德品质、协商谦让的道德风尚、尊重差异的道德气度等。
l 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是它的全体公民。——英奥尔丁顿
l “五小”行动的具体内容是:在家做“小帮手”;在社会做“小标兵”;在学校做“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小卫士”;在任何时候做“小主人”。
?(是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又是谁规定的?(宪法)P14
?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几类?P14
公民的基本权利有以下5类:
(1)公民的平等权利。即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如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权利。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
如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等。
(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财产和财产继承权等。
公民的基本义务有以下三类:
(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
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2)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
如遵守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等。
(3)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
如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义务等。
l 受教育、劳动、抚养和教育子女、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u 休息日,游客在公园赏花——劳动者的休息权
2怎样理解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P15
第一、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密不可分的。(对等性)
(1)在权利与义务的法律关系上是对应而存在的。
(2)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
(3)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
(4)不能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不享受权利。
第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制约性)
第三、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合一性)
如:劳动、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l 维护权利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P15:依法享有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
l 依法享有权利P15——是指公民应当依照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依法制止各种侵权行为,使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
l 依法行使权利?P15——是指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l 尊重他人的权利P15——是要求每个公民在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因为他人的权利和我们个人的权利具有同等的地位
5、怎样自觉履行义务?P15
自觉履行义务应该做到:1)法律鼓励的积极做;2)法律要求的必须做;3)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l 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l 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法规(如刑法,民法,立法法等)是子法。
1、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P21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
思想品德八年级思想品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