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 10 月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Oct. 2005
第 25 卷第 5 期 Journal of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 Vol. 25 No. 5
①②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徐万华
(湖北经济学院经贸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相互关联,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而竞争优势是比较优势人为策略
执行的结果。我国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应采取措施使我国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关键词]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竞争力;战略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6072 (2005) 05 —0093 —04
在国际竞争力形成的逻辑应该是比较优势还种理论,我认为竞争优势应该是一国财富的源泉。
是竞争优势,人们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分歧。这种比较优势理论一般认为一国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
争论的出现,是由于混淆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劳动力、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物质禀赋的投入,
以至于甚至将二者置放于相互对立的两端。比较而我认为这些投入要素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
优势和竞争优势应该是两个不同“量级”的概念, 其作用日趋减少。”
比较优势原则应该是形成竞争优势的战略基础, 竞争优势理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 它
而竞争优势则是比较优势人为策略执行的指向和试图超越传统比较优势概念,超越国家区域、自
目标结果。然、资源和生产成本要素的对专业化分工和生产
的限制; (2) 该理论的前提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这
一、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更符合世界市场现实; (3) 竞争优势理论更多是
(一) 理论要点从—个国家、产业或企业整体角度,来研究竞争优
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 李嘉图势问题,把一个国家、产业或企业的创新机制和进
(David Ricardo) 提出。李嘉图认为,不同国家生取精神,作为最终决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产不同产品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即劳动成(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区别与联系
本的差异,各个国家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劳动成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之间并不存在相互对立
本相对较低的产品,进口其劳动成本相对较高的的替代关系,相反,只有充分地发挥经济的比较优
产品。这一理论的政策含义是,各国应按照比较势,国家(或地区) 才有可能创造和维持自己的产
优势原则加入国际分工,形成对外贸易的比较优业竞争优势。事实上,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
势结构,从而各国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别。其主要表现在:
提高国家福利。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1) 传统的比较优势是一种静态的竞争力,因
易发展来看,尽管发展中国家获得了一定的利益, 为一国的要素禀赋是静态的、难以改变的;而竞争
但是也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贫困化增长的局面, 优势是一种动态的竞争力,它的构成要素中的知
陷入了“比较优势陷阱”。识、技术、管理、制度等高级软要素是动态的、可变
由于比较优势陷阱的出现,许多学者认为,比的。所以,拥有比较优势并不等于拥有现实的竞
较优势战略已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转而争力;而拥有竞争优势才称得上真正拥有现实的
注重国家的竞争优势。迈克尔· 波特竞争力。
(M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