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眉山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 )
A.
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B.
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
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
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速;超声波与次声波;响度。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2)声音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超声波可以还可以测距或者定位等,声音还可以影响人的情绪;
(3)次声波是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
(4),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
解答:
解:A、城市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小于20赫兹,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15℃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应用,要知道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弄清声音的应用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 )
A.
手影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老花镜的镜片是用凸透镜制成的
C.
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的原理
D.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光直线传播的应用;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手影是光直线传播形成的.
(2)老花眼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
(4)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解答:
解:A、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在手的后面形成了黑色的区域,,不符合题意.
B、老花镜戴凸透镜进行矫正,,不符合题意.
C、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符合题意.
D、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1)正确区分影子和像,影子是一个黑色的轮廓,无论虚像还是实像,都能看出物体的模样.
(2)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很相似,容易混淆,注意区分: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青.
,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
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
水的凝固点是O℃
D.
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
考点:
沸腾及沸腾条件。
专题:
图析法。
分析:
(1)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BC段是冰水混合物,是冰的熔化过程;CD段是水吸热升温;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
(2)熔化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
(3)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4)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是温度不一定升高.
解答:
解:A、图象中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而BC段才是冰的熔化过程;故本选项错误.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是冰的熔化过程、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都要吸热,故本选项错误.
C、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冰熔化时温度一直保持在0℃,说明冰是晶体,其液态是水,水的凝固点是O℃;故本选项正确.
D、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
故选C.
点评:
该题把晶体的熔化和沸腾图象放到一个坐标系中,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的很全面.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起跑时,他用力蹬地,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他的跑鞋底有凹凸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C.
他超过其他运动员时,相对于该运动员是运动的
D.
冲过终点后,他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考点:
力作用的相互性;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惯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2012年四川眉山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