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西峡规划建设成南阳市次中心城市
2009-2-11 08:58
对南阳市次中心城市规划的思考 2009-01-20 10:24
市委、市政府根据新时期经济发展规律,适时确立了把南阳建成“中国中部地区交通枢纽、
全省新的经济隆起带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三个定位”,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有长
远的宏观指导性,既符合实际,又深得民心,广大干部群众十分拥护。但在“建设区域性中
心城市”课题规划上,有关部门提出了“以邓州、新野、唐河、镇平、内乡县城为重点,经
过 10 年左右努力,使其发展成为南阳市次中心城市”这一观点。对此,笔者确实不敢苟同,
南阳市任何一个城市规划如果将桐柏、西峡两县排除在建设南阳市次中心城市之外,可以说,
这样的规划都将是欠科学的,或者说是不完整的。其理由有三:一是从生产要素分配上看,
一个中心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其周边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及科技、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聚
集,只有吸纳了相邻近市、县大量的生产要素,中心城市才得以发展壮大,而环绕在南阳中
心城市周围的新野、镇平、唐河、内乡等县城,均距南阳 50-80 公里范围内,不仅存在着与
中心城市争资金、争能源、争人才、争项目等争生产要素现象,而且还削弱了中心城区向区
域性中心城市的拓展的膨胀力。二是从空间布局上看,这五个县均围绕南阳中心城区呈“扇”
形分布,过于稠密。据专家论证,其局限性很大,在通常情况下由于这种“不对称”、“不均
衡”分布不利于经济发展。相反地将距南阳市中心城区 120 公里左右的桐柏、西峡两县规划
发展成南阳市次中心城市,不仅不与南阳中心城区争这、争那等生产要素,而且它们依靠自
身的聚集功能和整合效应等优势,会在不久的将来,在豫鄂边缘、豫鄂陕边缘形成一个以次
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经济板块或经济层圈。在这两个次中心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程度之时,它
对中心城市又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支援中心城市建设。如宛药公司投资数亿元在南阳市中
心城区建设南阳张仲景制药厂、中药科研技术中心等;龙成集团在南阳市郊创办年产值在 1
亿元以上的石墨保护材料厂。如果这样规划并发展了,不仅体现了城市的“对称”均衡分布
理论,而且也验证了这样的分布是正确的。三是从高层领导者角度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原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同志 1994 年视察西峡时说:西峡有没有发展为市的规划? 95 年行不
行?95 年不行,96 年、97 年行不行?97 年不行,到 2000 年总该行了吧?这里需要一个地
级市”的精神。可见,南阳市次中心城市规划发展问题不是一个简单拍脑门的事情,既要突
出重点,又要考虑全局,既要尊重现实,又要放眼远光,据此笔者认为:第一步将桐柏、西
峡规划建设成南阳市次中心城市,纳入省重点 26 个城市管理范围内,尽快撤县建市,形成
以市中心城区为核心,西峡、桐柏为两翼遥相呼应、邓州市为支架的“丁”字形城市构架;
第二步加大南阳市中心城区发展力度,尽可能多地吸纳和聚集邻近县市区先进的生产要素,
快速膨胀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第三步经过 3--5 年后,把唐河、镇平、新野等县规划为南阳
中心城市的卫星城市,在经济势力等条件成熟情况下,将邻近的县市融合到南阳市中心城区,
共生共荣,互动发展。下面,本文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阐释把桐柏、西峡规
把西峡规划建设成南阳市次中心城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