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刘晓琳
汉语新词汇文化剖析
The culture of Chinese new words.
1
新词汇的内涵
1. 新“创造”的词语
这是词汇学意义上的新词,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各种途径产生的反映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新观念的词语。既包括按照汉语的构词规则创造的词语,也包括不符合汉语构成规则的词语等;二是不表示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的新构成。“缩词略语”很多就属于这种情况。如“环保”“家电”“待业”。
汉语中的新词语必须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的词语,而不是一些生造词语、偶发词语或方言词。
2. 固有词语产生新义、新用法
将固有词语赋予新义、产生新的用法。
例如“强人”在早期的白话小说中指的是“强盗”,
而现在流行的则是“强者”的意思。
国内学者对新词研究的基本范式
新词现象的存在→新词的来源→新词的界定、内涵
→分析新词产生的原因、机制以及特点、类型等语言学意义→新词的社会、文化、思想意义
目前,我国社会、
经济、科技、文化
等方面的飞速发展,
为新词汇的产生提
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使词汇以多渠道、
多形式在汉语语言
体系内部进行优化
重组,从而导致
新词汇的产生。
汉语新词汇文化分类
当前新词汇的大量涌现,是汉语变异中的一项最令人瞩目的内容。新词汇不仅是社会生活的镜子,而且刻有各种文化心态的痕迹。
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次。
现代汉语新词汇都是随着这三个层面的变化而产生的,它们是社会文化变迁的产物,是考证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层面的变迁进行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
物质文化
material culture
制度文化
system culture
mental culture
心理文化
一、新词汇所体现的物质文化
从物质层面上看,现代新词汇反映了我国现代社会的物质文化变迁。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诸如: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武器、日用器具、服饰、居住、饮食和其他人类行为所需的物品等。文化的物质层次是人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方式及其全部产物,它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新词语产生的源泉,新词语又是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如现代的新词汇“手机”“电脑”“商品房”“背投彩电”“动车组”“磁悬浮列车”等都是最有时代气息的产物,浓缩着一个历史时期前进的步伐,折射出人们更加富裕安康的新生活。就拿“手机”这个词来说,,所以手机也因此而得名“砖头”“手提电话”。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日新月异,手机也不断更新着自己的名字。手机不仅是一种快捷的信息通讯平台,而且逐渐演进成重要的文化、娱乐、传媒平台,成为传播能力最强、影响范围最广、使用最为便捷、最受群众欢迎的现代通讯手段之一。
二、新词汇所体现的制度文化
从制度文化层面上看,大量新词的出现,特别是体现政治制度的新词汇的出现,反映了我国现代制度文化的巨大变迁。
制度文化-是人改造社会的活动方式及其全部产物,例如:制度、风俗,以及相关的理论、规范等,它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政治制度是制度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时期的政治新词也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政治面貌。如:建国初期的“大呜大放、穷棒子精神、知青、上山下乡、文攻武斗、牛鬼蛇神”等带有浓重政治色彩的新词层出不穷。五六十年代出现了“四有新人、五讲四美三热爱、三机关一部门“到后来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政治新词,它们的出现与当时的中央领导人一贯重视对人民群众做宣传鼓动工作密切相关,所以政治口号连绵不断。至九十年代末随着香港、澳门回归.“一个国家两种政治制度”减缩为“一国两制”,“一校两制”、“一家两制”等。在二十一世纪初又出现了“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WTO”、“愿景”、“特首”等体现该时期政治思想的新词。这些新词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反映了特定的时代背景。
这些新的政治词语的出现适应了我国新的政治生活和新的政治环境。
三、新词汇所体现的心理文化
从心理文化层面上看,新词汇折射着社会的文化走势和人们的意识倾向,反映了一定的民众心理。
心理文化-是人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方式及其全部产物,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情操等,它所反映的是人与自身的关系。
任何文化传播都是一种沟通人与人共存关系的文化交往活动,不论这种活动是社区或群体内部的,还是超越社区和群体的。像“丁克家庭”(DIK,double es and no kid - 指的是只有夫妻双方而没有孩子的家庭),还有“试婚”这个词,虽不是直接的外来词,但它真切地体现了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汉语新词汇文化剖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