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
主讲:陈晓凤
思考:
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概括“儿童是什么样的人?”;如何理解“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
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历史研究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
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方法
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历史研究
“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儿童在根本上隶属于城邦或者教会,儿童自身的特性尚未被人们发现,儿童与成人的关系处于‘混沌状态’。”
(王本余《教育中儿童的基本权利及优先性研究》)
(一)古代的儿童观与预成论
没有生命保障的儿童:弃婴、溺婴、杀婴
背负原罪的儿童:人(欲望)生而有罪
受虐的儿童:体罚合理合情合法
在古希腊、古罗马社会,儿童被认为是未来的公民,接受成人式的任务训练。人们甚至从未想过,作为儿童,他们有自己的天性。
斯巴达《三百勇士》
斯巴达的武士教育
斯巴达的教育以培养凶悍的军士著称于世。斯巴达人在婴儿时就要接受生命的考验,父母用烈酒为他擦洗,然后还要让长老检查他们的体质是否健康。凡是经受不住考验或被长老认为是虚弱的就被抛在弃婴场。七岁的男孩进入国家的教练所,从此他们就要经受心魄和筋骨的磨炼,以形成坚韧、勇猛、残暴、机警和服从的品质。训练的主要形式是格斗,天刚发白,身着破烂长衬衣、骨瘦如柴的孩子们便开始在围着圆柱的竞技场上搏斗。即使一方被打倒在地,伤口流着血,另一方也不可手软。被打倒的如果能够不顾一切,顽强抵抗,坚持到底,也被认为是强者。而哀叫和讨饶则被认为是莫大耻辱。在一旁指导的队长和老人千方百计地挑动孩子把训练变成你死我活的厮杀。
斯巴达对女子也采取同样的军事和体育训练方式,如竞走、掷铁饼、投标枪、格斗等等。对女子来说,这样的训练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因为身体强壮的女子结婚后才能生育出健壮的孩子。
预成论
预成论(Preformationism):用成人定义儿童
“小大人”:尺寸较小的成人,成人化的儿童。
《现代汉语词典》:儿童是较小的未成年人。
这是没有童年的时代的儿童观,儿童和成人没有区分:着装、表情、玩具甚至年龄,中世纪尤盛。
没有儿童的年代(欧洲中世纪)
没有儿童的年代(清末民初)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