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区域规划论文:加快完善区域规划的形成机制.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区域规划论文:加快完善区域规划的形成机制.doc区域规划论文:
加快完善区域规划的形成机制
区域规划通常是指围绕一定地区未来发展与建设目标进行的总体设计与部署。自“十一五”以来,中央政府加强了区域规划,特别是在2009年,中央批准了10余个区域规划,使区域规划成为国家政策和决策层面值得关注的现象。不过,从推进全国区域科学发展的角度看,还需要加快完善区域规划的形成机制。

一、立足国情提高区域规划的科学性

国务院高密度地出台区域规划,主要原因在于: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需要在区域层面实现。在全球市场形势较好时,应尽可能地发挥市场引导区域资源配置的核心作用,有水快流,实现市场导向下各地区无阻碍性的经济增长。此时一些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域获得率先发展的机会,但区域差距也会因而扩大;而在全球市场萎缩时,扩大内需成为主要矛盾,这时政府的责任是弥补市场的不足,要对市场引起的区域不协调矛盾加以解决。以区域规划为基础推动一部分区域快速发展,是弥补市场缺陷和实现内需扩大的重要途径之一。正是因为从“十一五”开始,国家重视制定区域规划,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才有可能在国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需要在区域层面有效扩大内需时,把区域规划作为重要手段。科学规划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完善区域规划的形成机制有利于促进区域科学发展。
应该说,我国的四大地区(沿海、东北、中部、西部)各有优势与潜力,中央批准的区域规划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意图。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制定的规划除了西部开发总体规划外,还批准了成都、重庆两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规划、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体现以重点城市和城市群为基础推动西部特色产业发展与城乡资源合理利用的思路;体现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除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外,还有长株潭与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群的“两型社会”发展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皖江经济带规划,强调中部崛起应立足于城镇群集约发展的现实基础;东北振兴战略中除了东北振兴规划外,2009年还出台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体现了以扩大开放振兴东北的思路。总体看,沿海地区的规划相对偏多。“十一五”初期就有京津冀和长三角发展规划、滨海新区开放开发规划,2009年又相继推出珠江三角洲、江苏沿海、海峡西岸经济区、横琴岛等地发展规划,这也体现了促进沿海率先发展的政策意图。另外,从南北关系上看,体现了加快环渤海地区发展、改变经济重心南移、使南北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战略,凸显了国家促进北方经济发展的政策意图。
目前的区域规划在形成过程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区域规划制定过程中缺乏民众、企业和更大范围专家的参与,使得一些规划先天存在主要对上负责、对下负责不够的弊端;二是在区域规划制定的内容上存在片面化倾向,不少规划存在着过度拔高发展定位而实施措施薄弱、过于强调经济指标而对于民生与环境保护指标强调不够、在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目标趋同甚至内容趋同等现象;三是在规划的审批环节上也存在不够规范的问题。

二、把完善区域规划的形成机制作为工作重点

现代区域经济学使用“3D”来描绘区域发展中的各类关系:密度(density)、距离(distance)和分割(division)。理解这三重概念,有助于把握区域发展规律和区域规划制定的必要性。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活动强度。假如一个区域的经济密度不足,就有必要通过

区域规划论文:加快完善区域规划的形成机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40122949
  • 文件大小72 KB
  • 时间2017-10-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