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规划局规划信息化建设
意见与建议
一、规划信息化建设概述
我国城市规划信息化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IT主流技术相互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规划信息化阶段。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减轻了日趋沉重的城市管理负担,显著改善了管理效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公众信息服务、城市动态监测管理、辅助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调控等方面都产生重大影响,但是规划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规模大、管理复杂、工期长的综合信息工程,它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由于我国城市规划的信息化普遍缺乏战略性的规划,已经在很多城市导致系统建设成果散乱,应用不便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信息孤岛”现象
目前的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取得,无论是数据库建设、应用系统建设,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多是从某一项的具体业务需求出发,是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往往解决的是局部问题,缺乏整体的考虑,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候所采用的技术体系不一、标准规范不一、应用接口不一,导致各个部门、各个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困难,产生了“信息孤岛”现象,更不用说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深入挖掘与应用。
多系统“不协同”的作业现象
由于早期的系统多是仅仅解决某一局部问题而建立的,而这些问题之间在业务上是项目关联的,导致规划业务人员为完成一项审批业务,需要登录多个应用系统,以手工的方式在不同的系统间来回切换,即出现了一个业务需要多系统“不协作”的作业来完成的现象。
信息系统制约了规划业务的调整与改善
这在一些信息化开展较早的城市,信息化不但没有成为推动业务流程演进和优化的工具,反而因为流程改变必须获得信息系统的支持,而信息系统的技术路线庞杂、标准多样、开发商不能提供及时服务等因素,导致信息系统的应变迟缓,反而制约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的适时改善。
基于在规划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以上这些问题,国内规划信息化的先行者越来越认识到“规划信息化需要总体规划”,众多一线城市业已开展了或者正在开展规划信息化总体规划的工作,并已经辐射到了一些二线城市。规划信息化总体规划,以其自身的必要性和所能带来的效益,必定为越来越多的城市所接受。
二、规划信息化建设目标
规划信息化的总体规划的总体目标就是在开展规划信息化的前期,以全局的、宏观的、战略的高度,为信息化建设研究制定其发展规划,通过分析信息化带来的业务流程和服务水平等各个方面的改善效益,提出信息化总体目标,分析信息化建设所应形成的标准体系、数据体系、应用体系,采用先进实用的技术路线,规避建设风险,制定合理有效的开发策略和分步实施计划,达到通过信息化推动业务流程规范化、分析决策科学化、信息资源利用合理化、系统应用集成化,消除
“信息孤岛”,促进规划业务与时俱进、随需演进的目的。
三、规划信息化建设内容
系统的建设总体内容,可以概括为:建设包括基础空间信息(地形图、正射影像图、综合管线图等)和规划信息(规划管理、规划设计)在内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信息资源库”,实现GIS、MIS、OA一体化的规划业务系统,并提供基于信息同步、信息共享的规划电子政务协同工作平台。
具体内容描述如下: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资源信息库":
在遵循统一制定的数据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将规划行业相关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入库,最终融合成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数据中心框架。该框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规划综合数据库、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和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规划数据中心框架构成示意图
规划综合数据库作为规划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其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的过程。其涉及的数据种类繁多,从应用的专业和数据结构可以划分如图2,其中空间数据是规划数据建库的重点和难点。
结构化(关系表)数据
非结构化数据
GIS
CAD
文档
影像
三维
视频
基础地形数据
√
√
√
√
市政综合管线数据
√
√
√
√
√
规划编制成果数据
√
√
√
√
√
√
√
规划审批管理业务数据
√
√
√
现状专题数据
√
√
√
√
规划档案数据
√
√
√
√
√
√
标准规范数据
√
√
政策法规数据
√
元数据
√
√
图2 规划数据体系
规划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内容既包括规划局负责生产、管理、维护的规划数据,也包括其他委办局负责生产、管理、维护的其他信息资源。所以需要考虑建立标准统一的内部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和共建共享的外部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的生产者、数据的管理者和数据的使用者在统一信息交换平台上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为了保证数据库的可持续发展,将开发各类数据监理入库、更新、管理系统,保证为规划管理提供现势可靠的数据库,实现多数据源的管
双峰规划局规划信息化建设意见与建议(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