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材
分
析
课题 1、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时 3 主备人:
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诗,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望洞庭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忆江南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忆江南”,词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
设
计
理
念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到精讲多练,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积极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方法。本课教学设计我是本着以读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理念进行构思。四年级的学习过程是逐渐从中年级过度到高年级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采用了以读为主,边学边练的学深度,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攻破难点。设计本课时,我还着重考虑引导学生对关键古诗句的理解与运用,提高读文赏词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从而更好地完成新课标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
学
目
标
“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学习
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
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完成导学卡。
教学过程设计
三个
阶段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及
个性化设计
期望学生行为
自
主
学
习
阶
段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学、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三位诗人。
3、交流导学卡。
4、交流初步感受。(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1、围绕问题自主诵读,批注
2、检查自己的导学卡1、2会认的、会写的
3、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的意思。
三、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小组同学围绕核心问题结合自己的学习收获与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做好汇报的准备。
强调难写字:
让学生汇报识字方法
合
作
交
流
阶
段
。
四、合作展示、评研升华。
1、指名读书,积累词语
展示自学题卡
2、感情朗读古诗,展示导学卡
师点拨:
3、回读课文,质疑
巩
固
达
标
阶
段
五、巩固达标、拓展应用
独坐敬亭山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