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流程规范
第一节过敏性紫癜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不伴有并发症)(ICD-10:D6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儿童过敏性紫癜诊疗指南解读》(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紫癜(allergic purpura)是皮肤表皮下出现的一种皮疹。病变主要累及胃肠、关节及肾脏等毛细血管壁,使其渗透性和脆性增加,以致造成出血症状。
皮损表现为针头至黄豆大小瘀点、瘀斑或荨麻疹样皮疹,严重者可发生水疱、血疱,甚至溃疡。好发于四肢伸侧,尤其是双下肢和臀部。皮损对称分布,成批出现,容易复发。并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等。
过敏性紫癜内在因素是本身具有过敏体质,这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过敏性紫癜和过敏性体质有关,附着在灰尘上的细菌、海鲜类食物、动物皮毛、冷空气、花粉和含有抗生素等成分的药物等,都会造成紫癜发作。
三、检查项目评判
注:目前医院采取的检查项目较多,病人并非是要检查所有项目,专家根据病人病情初步确定检查项目:
四、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69过敏性紫癜(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当病人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路径。
五、治疗方案选择
系统使用免疫调节;
系统微量元素调节;
手术治疗;
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
精神、饮食治疗及其他辅助治疗......
六、确定治疗方案
传统的过敏性紫癜治疗诊疗只注重检查或治疗某一块内容,对治疗方案的确定并不重视,规范化过敏性紫癜诊疗明确要求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遵循循证医学,其核心思想就是在医疗决策中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病人的实际状况和意愿三者相结合。临床证据主要来自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和系统性评价(systematic review)或荟萃分析(meta-analysis)。要求临床医师既要努力寻找和获取最佳的研究证据,又要结合个人的专业知识包括疾病发生和演变的病理生理学理论以及个人的临床工作经验,结合他人(包括专家)的意见和研究结果;既要遵循医疗实践的规律和需要,又要根据“病人至上”的原则,尊重病人的个人意愿(家属)和实际可能性,而后再作出诊断和治疗上的决策。
过敏性紫癜规范化治疗必须遵循:“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取的最佳检测、诱因、病因等临床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的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第二节规范化诊疗模式过敏性紫癜临床规范化诊疗模式采用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是指临床多学科工作团队,针对某一疾病进行的临床讨论会,从而制定出治疗方案。该先进模式是由美国著名皮肤病专家、,MD,FAAD提
出“过敏性紫癜医疗个体化”理念,即
门诊流程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