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配合 海绵城市.ppt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顾名思义,就是要在通过城市里的绿色房屋,池塘,透水铺装,湿地,湖泊等一系列的装置,对雨水进行渗透过滤储存,净化,然后释放得以利用的一个过程。
强调通过源头分散的小型控制设施,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有效缓解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洪峰流量增加、径流系数增大、面源污染负荷加重等城市问题。
我们都知道在森林、农田等自然环境中不会形成积水灾害。这是因为暴雨时,雨水可以直接渗入土壤中,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道路、硬质景观、建筑屋面等大量非渗透性表面的扩大,以及对河湖等自然水体的填埋、河道大量采取硬质化处理等,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扰动。
城市化之前,降雨时因为土壤的涵水缓冲作用,大量的雨水并不会迅速汇入地下水系,河流的水位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大起大落。城市开发之后,裸露的土壤面积大大减少,因为雨水无法渗入土壤而形成的在城市地表流动的水流,被称之为“雨水径流”。
海绵城市的本质和特性
城镇化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即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
海绵城市。水分特性是:-吸水、持水、释水。力学特性是:压缩、回弹、恢复
海绵城市的本质和特性
从排水管理的角度,要求顺应自然,在确保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上,最大限度地实现降雨的积存、渗透、净化,并充分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的要求
海绵城市的要求
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要求城市建设和发展与自然相协调,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更要提升生态质量。
从防洪减灾的角度,要求城市能够与雨洪和谐共存,具有“弹性适应”环境保护与自然灾害的能力。
低影响开发
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
恢复被破坏的水生态
构建完善的排水防涝系统
*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河湖水系、生态体系
*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留足生态用地,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积存净化
*对传统粗放建设破坏的生态给予恢复
*保持一定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
*治理水污染
*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构建完善的排水防涝系统,减轻暴雨和干旱对城市运行的影响
海绵城市创建的涉及面
海绵城市创建的涉及面
海绵城市创建的涉及面
涉及到天然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自然水要素
*涉及到供排水、规划、园林、交通、建设、城管、气象等众多管理部门
*涉及到给水、排水、内涝防治、防洪、水的循环利用等人工水系统
*涉及到每一个建设项目
海面城市涉及面
近年来,我国北京、深圳、武汉、
杭州、南昌和延安等多个城市频繁出现城市内涝,对城镇居民生活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以2013年为例,县级以上受灾城市数量达到234座(%),较2011年激增了72%,城市受灾人口超过5000万(伤亡774人),经济损失3146亿元,海南省经济损失超过当年GDP的2%,规65%模、经济损失程度和人员死伤均呈显著上升的态势。伴随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以城市
排水(雨水)和内涝为代表的水安全2013年受灾城市统计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建设“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步骤
衡东经开区永旺路改造
实施步骤
实施步骤
实施步骤
实施步骤
*第一步:明确自然水文特征(径流、蒸发情况)
*第二步:因地制宜确定:当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当地城市水系水质控制目标
*第四步:根据城市用地情况,规划分解各地块的水量和水质控制指标
*第五步:设计选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技术措施,落实控制要求
*第三步:依据当地降雨状况、绘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日降雨量关系曲线,计算设计降雨指标;
依据当地城市水系水质情况和规划情况,确定初期雨水和污水污染控制指标
*第六步:复测建设的系统,根据复测情况校核排水系统
如何建设“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确定目标
衡东经开区永旺路改造
水资源
水生态
水环境
水安全
*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保护原有水生态、恢复被破坏的水生态
*蓝线、绿线保护
*城市水环境消除黑臭、地表水IV类及以上标准
*排水防涝安全、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供水、雨水及污水再生水利用的水质安全
如何建设“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部门紧扣职能,从规划和建设项目审查审批两个方面转型引领,各规划应统筹协调、系统设计
衡东经开区永旺路改造
城市总体规划
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要求做一个专题:从自然水文保护、紧凑型开发指标两方面提出目标及相关指标,明确“三区四线”的总体布局和要求
*城市道路及交通专项规划:保护、红线内外低影响系统布置、慢行系统规划等
*生态城市或绿色建筑规划:纳入评价标准或指标体系
*城市水系统专项规划:供水节水、污水及再生

配合 海绵城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薄荷牛奶
  • 文件大小883 KB
  • 时间2017-10-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