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文学的力量
每当想到这样一个远离欧洲大陆的小岛国,仅仅400多万人口,百年间竟然诞生了4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巨匠:20世纪初的诗人、剧作家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年),戏剧家乔治?萧伯纳(e Bernard Shaw,1856-1950年),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年)和当代诗人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1939-)时,不得不由衷赞叹,这里的文学能量远远超出想象。虽然“凯尔特虎”在不久前的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经济地位在欧洲处于劣势,但如果以文学作为指标,以都柏林为创作中心的爱尔兰绝对是世界超级大国,优秀深刻的文字一样可以让一个民族挺起脊梁。
走在都柏林老旧的街区中,随时可以感受到逝去的作家文人们仍旧留在某个角落里的灵魂。街头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雕塑,其中文学家的雕像占了很大比例。我住的酒店旁边就是梅里昂广场(Merrion Square),幽静的中心花园中,绿荫下一个中年人懒洋洋地倚在一块大石头上,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略带挑衅地注视着每个经过的人。这座不同寻常的雕塑便是蜚声文坛、才华横溢的作家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中学时代读过不少英语文学名著,估计和我一样,把爱尔兰英语文学和英国文学混淆的大有人在,之前我一直以为与安徒生并驾齐驱的童话巨擘王尔德和《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是英国人,其实他们都出生、成长在爱尔兰,只是英国为他们的作品提供了更好的展示舞台而已。
眼前的王尔德和想象中很不一样,那玩世不恭的神情,似乎洞察世事,手里竟还拿着一朵绿色的康乃馨。这位生于都柏林、曾就读于圣三一学院的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与实践者,著名作家、诗人、戏剧家,一生追求唯美,向往自由,半世桀骜不驯,却最终客死他乡。王尔德本身就是一个谜,在他那俊美面容的背后,有着自相矛盾的性格,更有一颗不羁的心。据说他生前也是个生活方式古怪的人,衣服从来不在普通的裁缝那儿定做,而是从戏服供应商那儿买。他的纽扣上也常玩出各种花样,有时候别着百合花,有时候别着绿色康乃馨,百合花是唯美主义的象征,绿色康乃馨则暗示同性恋。他在公共场合举止怪异,还曾犯下猥亵罪。就是这样一个花花公子,却写下了《快乐王子》等纯真的童话。那是他在一家时尚杂志任职时,给两个儿子写的小故事,这让当时的人们对他爱恨交织。
然而,历史最终为他正名,100年来,凭借《温德摩尔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等大作,王尔德以他卓绝的才情倾倒了众生,他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影响颇广,英国和爱尔兰的文坛不约而同赋予了他崇高的地位,都柏林“作家博物馆”(Dublin Writers Museum)中端放着王尔德的头像,他那颇受争议的性取向也因为自身的才华和成就被许多人理解和尊重。曾有人问温斯顿?丘吉尔,来生最愿意与谁倾谈,首相脱口而出:“奥斯卡?王尔德。”
喜欢饮酒的爱尔兰人把对文学的热爱甚至延伸到了酒吧文化中,850家执照酒吧,每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固定的顾客群,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文学酒吧”,在文学酒吧里,众多文学爱好者定期组织诗歌会或者演戏剧。
只是对于我,饮酒与文学似乎不能兼得,这天下午由于在健力士啤酒厂耽搁了些时间,到达作家博物馆的时候已经临近关门时间,颇有些懊恼,看来只
爱尔兰文学的力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