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 1009- 6248( 2011) 02- 0177- 09
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古气候代用指标综述
杜青松
(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
摘要: 黄土高原黄土- 古土壤序列是古气候演化在陆相地层中的反映, 已经成为认识第四纪地球气
候与环境变化的 3 个重要信息载体之一, 可用来探讨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演化和受控机制、气候突变
事件的记录乃至反演我国内陆干旱化历史。稳定同位素、磁化率和孢粉等气候代用指标的地球化学、
物理学以及生物学分析为提取黄土- 古土壤序列中蕴藏的古气候环境信息提供了新的途径。随着定量
重建古气候方法的不断引进, 运用替代指标研究的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度也在不断提高。
关键词: 黄土- 古土壤序列; 古气候代用指标; 对比分析; 成壤强度; 东亚季风演变
中图分类号: P532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赵济( 1995) 针对全新世时期亚洲大陆的造山运动
已基本停止这一情况, 提出引起黄土高原环境演变
青藏高原的隆升、亚洲内陆荒漠的起源和季风具有全局性意义的自然因素首先是气候的波动。由
气候的形成奠定了我录的相对缺乏, 导致气候和构造事
者的关系一直为全球气候演化研究人员所重视。全件发生时代的不确定性成为研究工作面临的突出问
球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尤其是近年来题( 黄成敏等, 2001) 。但利用不同古气候代用指
气候异常在许多地区造成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 给标的地球化学、物理学以及生物学等方面的对比分
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为了应对气候析无疑会有助于从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分离出全球
剧变, 探索古气候变化的动力成因机制, 并由此预性和区域性的气候变化信息。
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变得极为迫切( 丁旋, 1998) 。
中国的黄土高原大约有 7 Ma 的历史( H eller F et 2 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中的古气候
al1 , 1982) , 甚至更长( 22 M a) ( Guo Z T et al1 , 研究指标
2002) 。黄土-古土壤是季风气候下的产物, 其中黄
土层形成于冬季风相对强盛时期, 期间气候干冷, 21 1 物理学指标
粉尘堆积速率高, 风化成壤较弱。古土壤则代表了 21 11 1 磁化率变化曲线
夏季风相对强盛期, 气候温暖湿润, 风化成壤作用中国黄土剖面的磁化率变化曲线可以与深海洋
强, 就形成褐红色的古土壤。因此黄土-古土壤序同位素曲线进行较好的对比, 进而揭示全球气候的
列记录了最近 7 Ma 东亚冬季风占优势和夏季风占中长期变化, 还可以揭示百年至千年尺度的气候变
优势气候期相互交替的变迁历史。该风尘堆积序列化。因此, 磁化率作为一种古气候替代性指标在黄
随着青藏高原高度的不断增长, 越来越多地显示黄
土高原气候向干旱化方向发展( 把多辉等, 2005) 。
收稿日期: 2010- 10- 21; 修回日期: 2011- 03- 11
作者简介: 杜青松( 1985- ) , 男,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第四纪地质与环境演变研究。E- mail: 1005368061@ qq1 co m
178 西北
黄土高原黄土_古土壤序列古气候代用指标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