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磷酸化
陶秀英
1443204000016
叶绿体在光下利用跨类囊体的质子梯度的能量把无机磷酸和ADP合成为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
(1)非循环光合磷酸化
(2)循环光合磷酸化
(3)假循环光合磷酸化
合成ATP、NADPH
、合成机制(两个诺贝尔奖)
(1)化学渗透假说
(2)结合变化机制
(1)化学渗透假说
彼得·丹尼斯·米切尔(Peter Dennis Mitchell)
1961年提出,197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①光合电子传递引起类囊体
腔内H+浓度升高(不透H+ );
②膜内外产生质子浓度差和
电位差:质子动力;
③ ATP合酶形成ATP。
ATP + NADPH = 同化能力(同化力)
(2)结合变化机制
保罗·德罗斯·博耶()
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
产物:ATP、NADPH
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能量贮存:暂存于ATP、NADPH(作用于暗反应)
光合磷酸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