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罗诗卉
2010级教育学班
《理想国》读书报告
理
想
国
《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
教育对象
教育原则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教育创举
其他方面内容的闪光点
柏拉图论正义
三喻:日喻、线喻、穴喻
理
想
国
展示内容
《理想国》一书中集中阐述了两个问题:什么是正义?怎样才能实现正义?因此,柏拉图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国家实现正义,建立起真正的理想国。具体来说,柏拉图认为,教育是心灵的转向,它能够帮助心灵培养美德,建立个人的正义。除此以外,教育的目的更直接的体现在对于城邦统治者“哲学王”的培养,借此实现国家的正义,建立政治的理想之国。
理
想
国
教育目的
柏拉图认为不同人拥有不同的天赋,并由此把人分为金、银、铜铁三种不同的类型。金质的人的灵魂是理性的,拥有智慧的品质,能够认识永恒的真理,所以,金质的人即哲学王应该成为统治者;银质的人的灵魂是激情的,拥有勇敢的品质,所以应该成为护卫者、军人;而铜质与铁质的人其灵魂是欲望的,他们应该拥有节制的品质,只能承担生产者的角色。柏拉图把教育按照阶段分类,不同等级的公民接受的阶段教育各不相同。
教育对象
理
想
国
《理想国》中有两个很明显的教育原则。其一是因材施教,其二是终身学习。《理想国》所构想的正义城邦即是人们各司其职、各安其分、各尽其能。为了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全体公民无一例外的个人天赋适合做什么就被委派以什么任务。由此发展出来的教育理念也就相应地首先要区分受教育对象,如前面提到过,柏拉图把教育对象大致分为统治者、护卫者、生产者三大类。
理
想
国
教育原则
并且由于他们所具有的不同的特性和品质,不同阶层接受不同的教育。生产者阶层为代表的自由民教育包括游戏教育、文法教育、音乐教育和体育锻炼;护卫者阶层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接受军事教育,学习“四艺”,包括算数、几何、天文、音乐;而统治者所接受的教育除此之外还包括哲学教育,学习其核心辩证法,同时学习四艺以服务于哲学,以及社会实践教育。
教育原则
理
想
国
《理想国》中精英治国的思想决定了教育的目标人群必然是统治者和护卫者,对天分低的人只需稍加教育。对前者的教育首先要教会其节制,他们必须学会自我控制,控制一切欲望,接下来是通过体育和音乐进行身体和心灵的培养。第二步是进一步细分,从这些人中选出最优秀的,让其重点学习数学、几何、天文三门课程,助其真正进入理念世界,认清善的理念,成为国家统治者。
教育原则
理
想
国
而另一个原则“终身学习”就更是针对于国家的统治者“哲学王“而言的。哲学王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3—6岁的时候进行游戏教育,通过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的形式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7—17岁的时候进行文法教育、音乐教育和体育锻炼,培养儿童的习惯;18—20岁时则进行军事教育,让他们掌握与军事相关的基本技巧;
教育原则
理
想
国
20—35岁的阶段便进入哲学教育,学习辩证法,锻炼青年的思辨能力;35—50岁这一阶段接受社会实践的考验,在生活中学习,积累经验。最终,完成了这一系列学习并且通过的就可以成为哲学王,而如果是终止于某一阶段就相应地成为那个阶层的人。
教育原则
理
想
国
《理想国》读 书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