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字理在识字教学中的语文作用.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字理在识字教学中的语文作用
关于识字教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应遵循汉字本身的规律,遵循儿童认识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以提高识字效率,发展儿童的智力。运用字理教学就是根据汉字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并适当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教学。由于汉字具有一定的图画性,追本溯源解析字理,把由点点划划组成的方块汉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图画,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硬背,提高识记的效果。
一、忽视字理的教学误区
当前的识字教学普遍忽视字理,其做法是用分析汉字结构、数一数笔画、机械抄写几遍来代替对汉字结构的剖析和规律的探寻,从而使形象生动的汉字成了一种僵死的纯工具性的符号,学生无法对汉字本身产生真正内在的情感和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一开始接触汉字就害怕汉字。
瑞典汉学家林西莉曾经这样描述:“我惊奇地发现,即使一些受过很高教育的中国人对自己的根也知之甚少。人们从小学到大学机械地进行着汉字教学,却不加以解释。然而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每教一个字都要解释它的结构以及人们所知道的它的最初形式的情况。他讲汉字的来龙去脉,使它们变得活生生的,很容易理解。当时他本人作为世界最知名的汉语语言学家之一已有几十年,但是他对汉字的热爱仍然充满青春的活力,他以似乎永不枯竭的激情在黑板周围的粉尘中进行着汉字分析。”[1]这确实值得我们所有的中国语文教师好好反思。识字教学忽视字理的主要表现是:
(一)重形轻义
汉字绝大多数是合体字,合体字是由“偏旁”或叫“字符”组合而成的,每一个偏旁,都有确立的形、音、义。讲错了构件的形、音、义,就会使整个字的讲解发生错误。例如,韭菜的“韭”,因为它上面有个非常的“非”,再加上学生是先学非,再学韭菜的韭,所以有的老师就让学生编顺口溜“不是一根而是一片”来记忆字形。这种讲法看似有理而实在是无理可言。其实韭菜的“韭”是模拟一把长在地面上的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又如“喜”字,很多老师在教学这个字时,为了让学生准确记忆字形,引导学生把它拆分成三个部分——十个豆子落入口中。这种方法的确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记忆了字形,但从长远的汉字学习中却带来很多理解上的偏差。因为从汉字构形学的角度来看,“喜”是个会意字,金文写作,上部是古代鼓的形状,楷书写作“壴”(zhù),下部是口,合起来表示人听到欢乐鼓声而开口笑,称之为“喜”。由于老师对汉字学知之甚少,才会导致教学时生硬地把韭菜和否定拉扯在一起。
(二)重趣轻理
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往往喜欢趣味性强的识记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老师们经常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采用编字谜、顺口溜或编故事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比如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有关“照”字的顺口溜:“一个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下四滴血。”它不但为学生所津津乐道,还被不少老师作为记字窍门在课堂上大为推广。先不说它里面所隐藏的思想问题,单从构形理据上分析,就很不科学,不合字理。如果一个学生不会写照耀的
“照”,那么他的生活常识最先提示给他的就是“照”离不开太阳和火(“灬”是火的变体)。“日”和“火”正是古人造“照”字的构形字符,字形与字义正是在这里紧密相连。“召”是它的声符,起示音作用。正确理解“照”字,对学生以后学习“日字旁”和“四点底”的字(如晖、晓、时、暴,熬、煮、烹、蒸)打下了科学的基础。这样,弄清一个字符

字理在识字教学中的语文作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ly8501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