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296·
三国志卷十一魏书十一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袁涣宇曜卿,陈郡扶乐人也。父滂,为汉司徒。当时诸公
子多越法度,而涣清静,举动必以礼。郡命为功曹,郡中奸吏
皆自引去。后辟公府,举高第,迁侍御史。除谯令,不就。刘
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术每
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顷之,
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布初与刘备和
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
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
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有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
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
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独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
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布诛,涣得归太祖。
涣言曰:“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
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夫然,故可与之死而可与之
生。自大乱以来十数年矣,民之欲安,甚于倒悬,然而暴乱末
息者,何也?意者政失其道欤!涣闻明君善于救世,故世乱则齐
之以义,时伪则镇之以朴;世异事变,治国不同,不可不察也。
夫制度损益,此古今之不必同者也。若夫兼爱天下而反之于正,
虽以武平乱而济之以德,诚百王不易之道也。公明哲超世,古
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
矣,海内赖公,得免于危亡之祸,然而民未知义,其惟公所以
三国志·297·
训之,则天下幸甚!”大祖深纳焉。拜为沛南部都尉。
是时, 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
“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
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太祖从之,百姓大悦。迁为梁相。
涣每敕诸县:“务存鳏寡高年,表异孝子贞妇。常谈曰:‘世
治则礼详,世乱则礼简’, 全在斟酌之间耳。方今虽扰攘,难
以礼化,然在吾所以为之。”为政祟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
柔而内能断。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征为谏仪大夫、丞相军
祭酒。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
则取之于人,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魏国初建,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涣言于太祖曰:“
今天下大难已除,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以为可大收篇籍,
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使海内斐然向风,则远人不服可以
文德来之。”太祖善其言。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
尝为备举吏,独不贺。居官数年卒,太祖为之流涕,赐谷二千
斛, 一教“以太仓谷千斛赐郎中令之家,”—教“以垣下谷千
斛与曜卿家”,外不解其意。教曰:“以太仓谷者,官法也。
以垣下谷者,亲旧也。”又帝闻涣昔拒吕布之事。问涣从弟敏:
“涣勇怯何如?”敏对曰:“涣貌似和柔,然其临大节,处危
难,虽贲育不过也。”涣子侃,亦清粹间素,有父风,历位郡
守、尚书。
初,涣从弟霸,公恪有功干,魏初为大司农,及同郡何夔
并知名于时。而霸子亮,夔子曾,与侃复齐声友善。亮贞固有
学行,疾何晏、邓风飏等,著论以讥切之,位至河南尹、尚书。
霸弟徽,以儒素称。遭天下乱,避难交州。司徒辟,不至。徽
弟敏,有武艺而好水功,官至河堤谒者。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祖父歆,为汉司徒。父延,
三国志·298·
为太尉。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性恬静乐道,忽于
荣利,征命无所就。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
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承弟
昭时为议郎,适从长安来,谓承曰:“今欲诛卓,众寡不敌,
且起一朝之谋,战阡陌之民,士不素抚,兵不练习,难以成功。
卓阻兵而无义,固不能久。不若择所归附,待时而动,然后可
以如志。”承然之,乃解印绶间行归家,与范避地扬州。袁术
备礼招请,范称疾不往,术不强屈也。遣承与相见,术问曰:
“昔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霸。秦失其政,汉接而用之。今
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 欲徼福齐桓,拟迹高祖,何如?”
承对曰:“在德不在强。夫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由匹夫之
资,而兴霸王之功,不足为难。若苟僭拟,干时而动,众之所
弃,谁能兴之?”术不悦。是时,太祖将征冀州,术复问曰:
“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可谓不量力矣子以为
何如?”承乃曰:“汉德虽衰,天命未改,今曹公挟天子以令
天下,虽敌百万之众可也。”术作色不怿,承去之。
太祖平冀州,遣使迎范。范以疾留彭城,遣承诣太祖,太
祖表以为谏议大夫。范子陵及承子戬为山东贼所得,范直诣贼
请二子,贼以陵还范。范谢曰:“诸君相还儿厚矣。夫人情虽
爱其子,然吾怜戬之小,
《三国志(第02部)》历史文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