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白宫的角逐
第位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
( —)
( —)
靠改革政治两进白宫
克利夫兰出身贫寒,未进过大学校门,但他通过刻苦自学,成为有名的
律师。出任布法罗市市长及纽约州州长后,因敢于改革某些弊政,声望日高。
年他被民主党提名为总统候选人,竟选获胜,结束了南北战争后共和党
连续执政多年的局面。在年的大选中,他败给了本杰明·哈里森。
有趣的是在年再次与哈里森在竞选中相遇时,他东山再起,二次入主白
宫。总统任内,他大力推行了他的信条,即认为政府对任何经济团体,不管
其强弱,都不能给予特别的优惠。因此,无论是对大型企业进行关税保护,
对参加过内战的军人发放津贴,还是对遭受自然灾害的农民提供救济,都被
他称之为政府“家长制作风的弊病”,并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他不遗
余力地推行的保守的经济政策,却未能使美国得到他所追求的普遍繁荣。
(一)
在总统选举中,候选人的班子常常代替了党组织,但从根本上说,政党
仍然是左右社会发展控制总统竞选的根本原因。特别是世纪下半叶,美国
政党对社会所拥有的影响己达空前的程度。这时,美国似乎已形成了这样的
制度,政党对于治理一个自由社会是必不可少的。说话算数而又负责,是左
右政治家和改革家的不断探索的主题。社会似乎也需要这样一种情况,使每
个政党都能提出一个鲜明的、与对手的政治纲领遇然不同的纲领。政党将提
名那些忠于党的纲领并以党纲为基础去感召选民的人作为总统候选人。在这
样的情况下,又出现了候选人一旦当选,他将按照政党的意识形态去治理国
家。尽管美国人的特性和美国社会中似乎没有任何东西是鼓励建立强大的政
党的,宪法的制定者对派系斗争也深怀恐惧。按照华盛顿总统年月的
告别词中强调的“防止政党精神的恶果”而设计了一种不利于全国性政党势
力扩张的政体。即使所有的制衡手段、三权分立和多层次的政府都能阻止政
党制度强化的政治机制。但美国的政府毕竟是按照政党制度组织起来的,而
维持下去的部分原因也是由于有足够的人有兴趣去做那些保持党的机器继续
转动所必需的维修保养工作。这就使得政党能得以组织政治,也为社会的发
展提供了必要的内聚力和历史的连续性。世纪晚期的美国,政治经济的图
像可以刻划成下列样子:南北战争为美国的工业发展开辟了道路,使美国的
经济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在内战时,工业尚不占主导地位。在投资上,有
美元投入制造业,就有美元投入农场、畜牧、农业工具和设备。内战后经
济的结构重心由农业转向工业,工业产值超过了农业产值,实现了从工场手
工业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从劳动密集型经济向资本密集型经济过渡,小规
模生产的经济变成由大公司控制的经济,在年到年间,美国国民
生产总值增长倍多,工业总产值约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已成为世界
最富有、最大的工业国。
在这样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工人阶级阶层已成为强大的左右社会的政治
力量。这从纽约市市长竞选中亦可窥见一斑。年,纽约社会工人党和其
它一些工会的劳工组织联合成立统一的劳工党,提名单一税论者亨利·乔治
竞选纽约市市长,并把对亨利·乔治的支持作为劳工对资本势力进行的一场
斗争。选举结果虽然亨利·乔治的选票少于民主党候选人,但却多于共和党
候选人,显示了工业资本主义的要求和工人运动的力量,说明了社会的竞选
运动在这时党派之争更加剧烈。
美国奴隶制的废除改变了黑人的法律地位,但并未改变黑人的社会和经
济地位,特别是种族隔离制度又使黑人陷入无权的境地。这个时代,被马克·吐
温和查尔斯·达德华·华纳比喻为“镀金时代”,描写了资本主义发展时代
并非是“黄金时代”,而是“镀金时代”。这个时代存在着美国资本主义发
展时期的政治腐败,也存在着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大政党控制着美国的政党政
治的腐败,这其间两大政党为争夺对社会的影响力进行着近于对抗性的竞
争。结果是从年到年长达年的时间里均为共和党人任总统,尽
管两党在竞选中票数很接近。在这个“镀金时代”,共和党主要代表北部工
业家、银行家和西部农场主的利益。民主党则控制着南部,同时在北部城市
特别是在爱尔兰移民中也加强了影响力。又与北部商人和商业银行有密切联
系,也有南部的新兴的工业企业的支持。这时共和党和民主党在性质上的差
别消失了,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都竭力吸引农场主、制造主、商人和工
资收入者的支持,也在不同的宗教和种族中寻找支持。两党势均力敌,互相
抗衡。
在这个“镀金时代”,美国的内部事务两党争论比较大的是关税问题,
自内战开始,共和党人则一直把保护关税作为政策核心。到了年代,高关
税使联邦国库有了积余。而民主党人则认为高关税使得制造品价格上涨,损
害了农场主和消费者的利益,这个时期,共和党
通往白宫的角逐-国际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