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海西推动海西区域经济新发展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涵、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
浙江--温州、丽水、衢州、金华、台州
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
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汕尾、揭阳
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
海峡西岸经济区扩张范围:
浙江温州、丽水、衢州、金华、台州
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
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汕尾、揭阳
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
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大念山海经”,
90年代初期提出“建设闽南金三角”
95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主要是指福州到漳州的闽东南沿海地区,后来延伸到闽东,进而又延伸到南平、三明、龙岩。
2001年提出构建三条战略通道
2004年1月初举行的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
2004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七届七次全会批准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06年,再写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中;
2009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建设海西意义重大:
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完善。
——有利于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福建优势。
树立新理念、拓展新思路、开辟新空间,充分发挥沿海港口、外向带动、对台合作、生态资源和对内联接等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更高水平、更优效益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上新台阶,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解读海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