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医学寄生虫论文.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成绩:
-----------中药治线虫
姓名:王杰学科:医学寄生虫学
学号:09412033 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
班级:中西结合09级(全科) 教师:汤冬生
摘要:
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学科。主要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和人体及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寄生虫病的发病机理及流行规律,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寄生虫病的目的。蛔虫是最常见的寄生虫的一种,它的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中,夺取大量的养料,并影响肠道吸收功能,引起宿主营养不良,还可对其所寄生的部位及其附近组织和器官可产生损害或压迫作用,同时它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蛔虫的这些危害就提醒我们更应高度警惕寄生虫病的发生。在我载,如《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治疗寄生虫病的方法,其中,中药治疗寄生虫病以杀、驱虫为主,并配有适当的泻下药,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应从寄生虫病患者病情的缓急,所患的部位以及所出现的症状等做出正确的评估,从而准确的诊断出体内寄生虫的品种,对症下药,同样,要详细的了解各味中药所具有的功能主治,药理研究,副作用,才能真正的配好方子以达到驱虫的目的。本文就浅析几种治疗蛔虫的中草药。
关键词:寄生虫病、蛔虫、中药、驱虫、功能主治
苦楝皮
别名:苦楝、楝树果、楝枣子、苦楝树、森树、翠树、紫花树、川楝皮。
来源: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树皮及根皮。春、秋二季剥取,晒干,或除去粗皮,晒干。
采制:四时可采,但以春末夏初为宜。砍下树干或挖出树根,剥取根皮或干皮,洗净晒干。
性味:性寒、味苦、有毒
归经:入脾经、胃经、肝经
功能主治:治蛔虫,蛲虫,清热,燥湿,杀虫,风疹,疥癣。
临床应用:
:二樟根白皮,去粗,二斤,切。水一斗,煮取三升,砂锅(熬)成膏,五更初温酒服一匙,以虫下为度。
:楝根皮二钱,苦参二钱,蛇床子一钱,皂角五分。共为末,以蜜炼成丸,如枣大,纳入肛门或阴道内。
:楝根皮,洗净晒干烧灰,调茶抽涂抹患处,隔日洗去再
涂,如此三四次
:苦楝树二层皮、韭菜各四两,加米酒半斤、醋四两,炖热放凉后用。伤口先行扩创,用药酒自上而下外擦,药渣外敷,内服少许药酒。
:楝树白皮、鼠肉、当归各二两,薤白三两,生地黄五两,腊月
猪脂三升煎膏成,敷之孔上,令生肉。
:楝根皮、皂角(去皮子)等分。为末,猪脂调涂。
药理作用:
、, , (1:5000~1:9000)时对猪蛔及其节段(头部及中部)即有明显的兴奋作用, 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 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 其运动的规律被破坏, 并持续较长时间(10~24小时).此种兴奋作用是苦楝素透过虫体表皮, 直接作用于蛔虫肌肉, 扰乱其能量代谢, 导致收缩性疲劳而痉挛, (1:1000以上), 则可麻痹猪蛔, 特别是麻痹其头部的神经节.
(1:4)在试管内对黄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毛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红色皮肤癣菌、星形奴卡菌等常见的致病性真菌, 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 川楝素对骨骼肌由直接刺激引起的收缩反应有增强作用;对豚鼠平滑肌的自发收缩亦有增强作用,并可被阿托品所对抗,但对大鼠心肌由直接电刺激引起的收缩反应则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
,石榴皮100g,贯众100g,槟榔100g。混合粉碎,过120目筛,混匀,即得。本品为棕色粉末,味微苦、涩。功能驱虫,止痛。用于小儿蛔虫腹痛。口服,-,每日2次,饭前服用,或遵医嘱。忌食油腻,(《辽宁省医院制剂规范》1982年)
%煎剂200毫升作保留灌肠,半小时后再用300~500毫升作第二次灌肠,1小时后再用600毫升行第三次灌肠,此为一疗程。若经24小时未见排出,可再进行第二疗程。
。也有用川楝片内服治疗蛔虫性肠梗阻,剂量:1岁2片,2~4岁2~3片,5~8岁4片,9~12岁5片,均日服2次,并可根据情况给予50%硫酸镁25毫升。此外,用鲜苦楝根4~6两(不去皮)煎成100%煎剂治疗胆道蛔虫病,亦取得一定疗效;12岁以下每日1剂,分

医学寄生虫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2.32 MB
  • 时间2017-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