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是由社会约定俗成。其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
2、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3、语言的组合关系:是指符号和符号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
4、语言的聚合关系:是指在语言的链条上,每个环节上那些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有大致相同的语法作用。
5、语流音变:是指音位与音位组合时,受邻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而产生的语音变化。
6、音位变体:是指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属于同一音位但却没有辨义的作用,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代表。
7、音质音位:是指从音质角度分析出来的能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
8、非音质音位:是指从音高、音强、音长等角度分析出来的能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
9、音位的区别特征:是指能够区别不同音位的发音特征。
10、句法同义:是指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
11、句法多义:是指在一个句法结构中,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意义,不同的人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释,从而造成理解上的差异。
12、语法范畴:是指语法意义的归类,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方面的聚合,这种语法意义主要是指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
13、语法形式:是指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
14、语法意义:是指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关系意义。
15、隐喻:建立的基础是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似性,也就是派生义是通过比喻方式获得的意义,这种意义是某种比喻方式长期运用,从而把临时的意义固定在了一个词中,成为一项派生意义。
16、换喻:基础是两个意义所反映的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而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事物的词去指称乙事物。本义和派生义所反映的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二者互相联系。
17、意音文字:是指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创造的文字体系,字体结构中既有表示字义的成分,又有表示字音的成分。
18、音节文字:是指以音节为单位的文字,是表音文字的一种。
19、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是指语言的发展变化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不是消灭现存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通过语言中新的要素逐渐积累和旧的要素逐渐死亡来实现的,因此语言不会发生突变、巨变。
20、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一种语言各个要素的发展或整个语言全局发展具有不一致性,不是齐头并进的,而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
21、亲属语言:是指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语言。
22、谱系分类:是指依照语言的亲属关系给语言进行的分类。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