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哲学
The Philosophy of Taoism
太平道、五斗米道与道教的成立
葛洪与抱朴子
陶弘景
唐代的道教哲学思想
1. 太平道
初,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藏之。后张角颇有其书焉。
——《后汉书·襄楷传》
一、太平道、五斗米道与道教的成立
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诸方一时俱起,皆著黄巾为标帜,时人谓之黄巾,亦名为蛾贼。……角称天公将军,角弟宝称地公将军,宝弟梁称人公将军。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后汉书·皇甫嵩传》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
丹阳句容人,生于公元284年
(晋武帝太康五年),卒于公
元364年(晋哀帝兴宁二年),
年八十一;一说生于公元283年
(晋武帝太康四年),卒于公
元343年(晋康帝建元六年),
年六十一。葛洪生于一个笃信道教的贵族家庭。他的祖父葛系是三国时孙吴的大鸿胪,父葛悌是西晋的邵陵太守,叔祖父葛玄则是三国时著名的道教徒。
葛洪的主要著作有《抱朴子》内外篇。内篇二十卷,论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等道教理论和道术;外篇五十卷,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等,属儒家,是政治伦理方面的著作。
此外,葛洪尚有《神仙传》、
《枕中书》、《隐逸传》,以及
有关医药等方面的著作多种。
《抱朴子》
1、畅玄
玄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即所谓“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畅玄篇》)。
“玄”的作用是神通广大的,“乾以之高,坤以之卑,云以之行,雨以之施”(同上)。
天地万物也是由“玄”中孕育产生的。所以,他又说:“胞胎元一(元气),范铸两仪(天地),吐纳大始(万物形成之始),鼓冶亿类,回旋四七(二十八宿,即列星),匠成草昧。”(同上)
2. 守一
葛洪认为,要守住“玄”或“道”,也就是要守住“一”。“一”也就是“玄”和“道”。他引《老子》形容“道”的一段文字说:“老君曰:‘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一之谓也。”(《地真篇》)
在葛洪看来,“一”是最真实的本体,所以“守一存真”,他也称为“守真一”。他认为,对于“真一”如果能“守之不失”,则可以“陆辟恶兽,水却蛟龙,不畏魍魉、挟毒之虫,鬼不能近,刃不敢中。此真一之大略也”(同上)。
东方哲学之道教哲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