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纸媒新闻寻“根”.doc浅谈纸媒新闻寻“根”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闻事件;新闻工作者
什么是新闻的“根”?我们先从新闻的定义里寻求答案。陆定一同志在延安整风时提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我们常讲的信息量,就在一页报刊中,淋漓尽致的反映出来,进而为公众所知。当传统媒体受模式所限,将新闻事件摆在公众面前时,已成“旧闻”,背离了新闻的定义,必然是失去了事件报道的意义。必然的,在与时俱进中,传统媒体要赋予新闻新的定义和内涵。周恩来同志在其《旅欧通讯》中指出,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要“溯其源,求其真相,判其出路”。笔者认为,当前传统媒体的对新闻的定义当落在“溯其源”上:事件发生的“源”因,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民生的影响;人物行为的“源”由,能向社会传达什么样的能量;经济社会活动的“源”委,从中可以借鉴的先进经验,等等,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不再泛泛而谈,画虎画皮更要画骨,要通过人们熟知的事件、问题,将笔尖的着力点落向生活的深层,探求底蕴,问究规律,发掘出多数受众思想所不及之处的奥秘,这就是我们要说的新闻的“根”。
那么,如何寻找新闻的“根”?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
走基层――寻找素材之根
2011年9月2日,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协五部门日前召开视频会议,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说是对记者本身追本溯源的一次教育,而“走基层”则被当作必要条件放在首位。
“新闻是跑出来的”,这点可以盖棺定论。但究竟要“跑”什么?笔者认为,“跑”的是真实,是鲜活,是原有认知圈外的新行为、新经验、新论点。基层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归宗之所在,是新闻所要表达的源头之所在,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活力之根。只有深入基层、贴近基层、挖掘基层,才能写出令人信服的新闻,令人喜闻乐见的新闻,令人回味无穷的新闻。
谋全局――寻找职责之根
古语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新闻报道也是如此。新闻捆绑的视点,更多的是表达新闻对政治、经济、民生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现在都在讲“正能量”,记者发现了好的素材,就绝不能泛泛而谈,摆出空架子,而是要站在发展大局上,通过深入挖掘其存在的“正能量”,履行好党和政府喉舌的职责,传达出受众所需、所盼、所想。
新闻工作者必须讲“职业良心”,也要讲“职责良心”。受众在海量的信息和媒介的失真报道前无所适从,这就客观上会造成媒体公信力的下降。深度报道的本质也告诉人们,唯有从正、反两方面告知实况,并有足够的理性和智力判断事态走向,这样的“视点”才可能是深刻的,并且会引起受众的更深入的思考。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将采访的锄头“向下挖”,笔下的文章也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神。一项政策的出台,要去关注对惠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一次事件的发生,要去寻找对公众产生的影响;一位农业大户的丰收,要去挖掘在种植结构上的变化和创
新生产的经验,等等。不站在对地域、行业、民众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报道,不报也罢。
鲜活话――寻找文字之根
新?语言最基本的要求,通俗易懂,而时代又赋予的新要求,就是喜闻乐见。1949年新华社曾指示各分社:“我们一切发表的文字必须以最大多数的读者能够完全明
浅谈纸媒新闻寻“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