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巢湖石艺术价值浅析.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巢湖石艺术价值浅析
摘要:本文从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了巢湖石的现实境遇;从形态、色泽、肌理、文饰、个体与群体组合等方面来论证巢湖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保护开发巢湖石的艺术价值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形态;色泽;肌理;文饰;个体与群体组合
巢湖石产于安徽巢湖地区,是各类碳酸盐岩,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多种象形石(造型石)之总称。巢湖石有着极强的观赏价值,可以广泛运用在园林景观建设上。巢湖石虽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但在现实中却极其的默默无闻,巢湖石现实的生存境遇与其自身的价值无疑都是极不对称的。
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巢湖石的艺术价值:
(一)对巢湖形态艺术价值的探究和分析。巢湖石的形态千姿百态、鬼斧神工、巧器天成,对之你不得不赞叹造物的神奇。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是象形美类的:或是老僧入室、或是书生作揖、或是烈士啸天、或是老妪弯腰行、或是骏马奋蹄、或是蛟龙出水、或是寿龟蠕行、或是蓬莱仙山林深静幽、或是古林参天偶见亭榭隐约……
(2)是意象美类:这类石头大可不必拘泥于具体的物象,我们可以从其形态自然天成的生动和谐中去寻找美。或许是一片云抑、或是一潭水,那是雅致和优美的形态;或许是利剑穿空、抑或是大禹神针定海,那是劲厉清刚之美:或许是山崩海啸、抑或是天惊地裂,那是雄壮崇高之美;或许是高士清啸、抑或是仙翁醉酒,那是冲淡潇洒之美……懂得欣赏的人会在这形的有无之间,态的虚实之中,产生无穷的联想,得到无穷的逸趣,而这也正是巢湖石艺术特征的重要体现。
(二)对巢湖色泽、肌理和文饰的艺术价值的研究。巢湖当地谚语有云“一石一色”极言巢湖石色彩的丰富。巢湖石确实是色彩丰富的。红的、白的、黑的、黄的、赭的、灰的……当然一块石头有几种颜色,但整体观感却又简洁而醒目,红的红的痛快、黑的黑的沉稳、灰的也绝不沉闷…….巢湖石在肌理上也自不落凡格。古人评石之美在“透、漏、空、瘦”巢湖石在这方尽得风雅,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巢湖石很多遍身镂空,有的石头通透劲瘦仅存几丝石茎支撑石体却依旧气定神闲、岿然不动。在巢湖石上常附有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精美的化石本身也是一种观赏石,与玲珑剔透的巢湖石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成为备受人们青睐的双重观赏石。合肥包河公园玉带桥边,有一块虎形巢湖石,经地质工作者考查其“虎颊”上有两簇米契林珊瑚化石,消息传出,原本默默无闻的石块很快成为游人观赏的热点,而灵璧石和太湖石都几乎无化石或化石稀少。赏石的优劣很大程度上看石体自然生成的漏空美不美,因为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是否能达到“透、漏、空、瘦”的标准。巢湖石孔洞圆润,石孔洞之多、孔径之圆、孔壁之光,堪称“太湖石类”之冠;不仅大中型巢湖石上有之,而且小微型的袖珍巢湖石上也会出现洞穿石体的孔穴,酷似用钻具打出的圆孔,观之令人称绝。巢湖石因色泽和肌理的丰富造就了文饰的奇特,石内常有方解石组成的筋
(脉)纵横穿插,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也是其它“太湖石类”成员无法比拟的;有一块黑色巢湖石,中间贯穿一条宽约2厘米的“筋”,“筋”内由残留的灰岩角砾组成一幅头戴礼帽、身穿黑礼服、留有两撇小胡子的卓别林肖像,极为传神。米芾在无为做官时便留下了“米颠拜石”的千古美谈。当年米芾跪拜过的那块久负盛名的巢湖石,迄今仍陈列于该县图书馆的庭院内,虽千载之下已不复当年风采。但能被一代大文豪,艺术品评鉴赏的行

巢湖石艺术价值浅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用文档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7-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