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部崛起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差分内差分方法对我国中部崛起政策应对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表明。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了收敛,但这种收敛趋势在中长期中消失。短期内,%,%。稳健性检验发现,城镇和农村人均消费水平在初始消费水平上均出现收敛,但前者的趋同效应大于后者。本文表明,中部各省与东部各省在近20年的发展中存在收敛趋势,政策在总体上是有效的,但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群体的效果存在差异。
关键词:中部崛起政策;区域政策;有效性;差分内差分;GM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17(02)―0001―10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实施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从基尼系数来看,20世纪80年代时,,是公认的世界上最公平的国家之一。而步入21世纪后。基尼系数曾一度逼近
,已经成为全球收入差距较大的等对经济增长的危害。
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很多,其中区域发展不平衡即四大板块(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经济发展差距扩大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图1描绘了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水平超过全均水平相当,中、西部则低于全。但另一方面,从图1中也可以发现,中、西部的增长速度在2004年左右有了明显提升。
对于我国而言,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非均衡发展战略”下,受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区域倾斜发展政策的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内地,从而出现了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严重失衡。为了改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国家在宏观层面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其中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区域政策是重要的均衡发展举措。除了四大板块划分的区域政策外,近年来政府还相继推出了三大经济带支撑经济发展的区域政策。由于这些政策已经实施多年,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情况下,评估这些区域政策的有效性是当前我国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采用差分内差分方法并采用1994―2014年的中、东部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四大板块中的中部崛起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的创新体现在:首次在我国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结合收敛性研究评价了中部崛起这一区域政策的有效性。此外,本文以四大板块为研究对象,以区别于国内同类研究多以三大区域为研究对象。
二、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区域政策有效性的研究起步较早,并且集中于区域政策对区域间经济发展收?啃缘难芯俊?WiHiamson首次提出区域收入趋同假说。自此之后,大量学者对区域收敛是否存在开展研究,基于美国数据样本的相关研究文献包括:Amos对1950年的数据研究发现,美国的区域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并提出“经济发展后期地区间收入趋异”假说。Cadino & Mills利用1929-1990年的数据,研究认为美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存在β收敛。Caselli & Coleman强调了经济结构转型对美国南北工资差距收敛的影响。Lall & Yilmaz将公共资本、区域产出和私人部门生产率三者联合起来,研究表明收敛速度决定于州个体特征和相邻州技能工人的供给情况。
大量文献基于美国外样本对区域经济发展收敛性开展研究,代表性文献包括:Sala-I-Matin将区域经济收敛的研究延伸至美国、日本及五个欧洲国家的经济收敛,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体之间以每年大约2%的速度收敛。Boldrin & Canova研究表明区域政策扩大了欧元区区域间的收入不平等,并指出欧元区应尽快实施区域政策改革。Gezici & Hew-ings基于1980-1997年的数据,研究表明土耳其各省及各功能区之间均没表现出收敛的趋势。Chikte研究了在1991年经济改革背景下印度区域经济增长与收敛,表明在研究样本的15个州里存在很强的经济发散趋势,该结论与以往的研究有所不同。
除此之外,国外学者还提出并使用了多种区域政策评价的方法,既有的文献包括:Isserman & Merri-field提出了区域政策效果评价的拟实验方法,该方法融合了控制组(control group)概念及被广泛应用于区域政策评价的份额转移(share shifting)框架。Biles通过使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克服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反馈效应,对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区域政策效应进行评估。Gieseeke & Madden认为区域政策效果的评价缺乏事实依据是目前评估方法的主要挑战,提出使用基于区域政策事实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CGE)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价及预测。Campbell & Bal
我国中部崛起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