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注射操作方法
1. 穿刺点:骶管裂孔两侧隆起的骨性结节为骶角,两侧骶角下方的凹陷为骶管裂孔,
多数情况下容易确定,骶角不明显或阙如,可由尾骨向上4摸约5cm~6cm处,可触及一凹陷既是穿刺点。一些肥胖患者骶角及骶管裂孔凹陷不明显,可触摸两侧髂后上棘,一连线为底边,向下形成等边三角形的顶点下方约一横指处为穿刺点。
2. 穿刺角度:常规消毒皮肤,用7号短针(或用10mi一次性注射器)垂直进入皮肤,
当针刺过骶尾韧带时阻力消失,有明显落空感,再将针向尾侧方向倾斜,与皮肤呈30°~40°角,继续进针约2cm左右,回抽无血液或脑脊液,注药无明显阻力时,即可进入骶孔。
3. 推药方式及治疗反应:骶管容积约20~30mi,并非空腔,稍多于30mi药液足以达到
病变部位,且能起到一定的液压剥离的作用。研究证明,注射速度并不影响药液在硬膜外间隙的扩散,缓慢或间断给药,以使扩散减弱,盲目加速加压只会增加副反应。在推注药液时,患者可出现腰骶部憋胀疼痛、会阴部麻木、下肢发麻、发热或出现放射感,以及术后一过性下肢麻软无力等,均为骶管注射的正常反应,而且上述反应明显者,预示疗效佳,反应差着疗效差。
二、骶管注射的适应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轻中度腰椎管狭窄、隐形脊柱裂、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梨状肌综合征、坐骨神经痛、马尾丛神经痛、腰骶神经根炎。
三、骶管注射的禁忌症
1、全身情况不佳,身体极度衰弱,患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者;
2、合并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重度高血压、妊娠早期、糖尿病等患者应慎用骶管注射,如需采用要慎用激素;
3、全身化脓性或脓毒性感染、活动性结核以及穿刺部位有细菌感染者;
4、凝血功能障碍或应用抗凝药者、骶管注射容易造成硬膜外血肿者;
5、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如脊髓肿瘤、炎症、脊髓脓肿等压迫所致者;
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合并马尾神经压迫症状者;
7、陈旧性心肌梗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有早搏者,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并有室性早搏者。
四、药物配伍
临床上基本药物是局麻药、激素、神经营养药物和一些活血化瘀、改善循环的中成药(如复方丹
骶管注射操作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