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教育科学规划微型课题
结题•鉴定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普丰中学诗词入校活动的研究
学科分类: 语文
课题主要研究人员: 周卫平
课题参与者: 夏完来、李海涛、姚造辉、马雪梅、王文斌、郭星
胡红健、刘浩、周元香、鲁敏
申请结题或结题鉴定: 结题鉴定
申请结题鉴定形式:
所在单位: 沅江市普丰中学
填报日期: 2011年12月
沅江市教学研究室
一、课题研究报告
诗词入校活动研究报告
沅江市阳罗洲镇普丰中学课题组周卫平
一、课题研究背景
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就把诗教引为学生必修的六门主科之一,指出诗有“兴、观、群、怨”等多种功能;历代教育家也十分重视诗教。可以说,以诗育人,对促进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我们要认识到诗教的重要作用并充分发挥诗词教学的“立德、启智、怡情”的教化功能,将诗词教学与学校的德育、智育和美育相结合,以此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
①诗词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我国的经典诗词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素质”内涵,几千年的文化积累,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它能引导我们的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可以真正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素养;诗词的平仄韵律的特点是琅琅上口,充满韵律美,是非常适宜学生诵读的,通过诵读数量的积累和逐步的理解,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熏陶、引导,这对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乃至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
②诗词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传承诗词文化,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本课题是以《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精神为基本指导思想,具体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关注学生作为人的自身要求和终身和谐发展。
③诗词也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举措。
阳罗洲镇是沅江市诗词创作活动很活跃的乡镇之一,全国当代著名诗人熊鉴、傅作舟就是从我镇走向全国的,如今我镇有世界汉诗协会会员一人、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一人(我校一人)、湖南诗词协会会员两人(我校一人)、益阳诗词协会会员两人(我校一人)、沅江诗词协会会员七人(其中我校有三人)。我镇有着比较深厚的诗词文化底蕴。诗友经常在我校聚会,一起切磋诗艺,共同提高。2010年元月,我校被沅江市诗词协会明确为诗词入校定点单位。为我校开展诗词入校活动注入了前进的动力。为了体现诗词之镇的地方特色,开创学校的办学特色,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此我们开展了
“诗词入校活动研究”的课题。
①加强审美和陶情,丰富、深化学生对人生的体验和认识,培养健全的人文精神;加强诗思开发,促进学生左右大脑的和谐发展,完善思维结构,发展语文智力。
②诗教本质上是一种艺术教育,其功效最大化的关键在审美和陶情。充分利用诗词楹联的爱、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能够弥补我国当代青年优秀传统文化缺失和民族精神家园意识迷惘的不足。由于诗教以诗词
沅江教育科学规划微型课题申报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