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拯救中医 】是由【我是开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拯救中医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拯救中医
中医之未来
尘缘尚未了/文
前言
中医之未来是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个从
事中医的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更是每个从事中医研究的人不
容回避和必须回答的问题。从西医的发展可以看出医学(生
命科学)的发展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中医(《黄帝
内经》之中医)的产生也必然源于对自然认知的基础之上。
想发展中医就必须对现代科学理论和中国古文明有清醒的
认知,弄清楚现代科学理论和中华古文明在生命科学(医学)
和自然科学在理论上的差异。中华古文明对自然科学(天)
和生命科学(人)在认知上存在着完全统一的理论,也即天
人合一。现代科学和中华古文明所研究的对象自然科学和生
命科学的对象都是一样的,却是完全不同的理论。现代科学
理论是对称的、三维的,而中华古文明是不对称的、五维的。
所以说用现代科学理论去理解中华古文明的理论必然徒劳
无功。用低维空间理论去质疑高维空间理论本身就是愚不可
及。
现代科学与真理:.
对于质疑中医为伪科学的人来说,默认的思想和观点就是认
为现代科学理论是正确的理论,甚至是真理。然而事实如此
吗?著名物理科学家李政道先生在人民大会堂做的《物理的
挑战》演讲中对于现代科学理论做了非常中肯的评价:“所有
理论都是对称的,所有实验都是不对称的”。这句话清晰阐明
了现代科学理论存在缺陷,而不是终极真理。也仅仅是可以
使用,或者说是现阶段暂时的理论。当明白现代科学理论的
缺陷之时就知道这句话的分量之重。对于学过化学的人来说
都知道化学方程式的两边并不相等,也就是说不对称。因为
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结果会有需要加热或者释放热量的部分。
基因是西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不过在西医回答“为
什么一个人同样的基因会有五脏六腑、骨骼、毛发、牙齿、
指(趾)甲和脑髓等各种属性机能的不同?”这个问题之前,
还没有质疑中医的资格。因为现代科学理论和西医本身就存
在诸多漏洞和缺陷,既不完整也不完善,更谈不上是终极真
理。
西医与中医的本质区别
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在于西医是静态生命科学,而中医是
动态生命科学。静态(解剖)生命科学本身就无法观察到动
态(活体)所拥有的现象。就像陀螺一样,只有在陀螺旋转
的时候才会有陀螺的平衡状态,静止的时候则没有这种平衡
状态。中医里的经络本身也是一种动态体症,所以西医的解:.
剖无法观察到经络的存在。中医的人体生命模型本身与治疗
手段之间是密切相关,一脉相承的。西医的理论和治疗之间
相关度非常低。治疗的药物基本上都是实验室产生。由于实
验针对的仅仅是病症,所以往往忽视了药物对身体其它部分
的副作用。药物在消除病症的同时会对人体其它部分造成损
伤,甚至是致命损伤。这也是部分西药为什么会在临床使用
一段时间之后会下架,甚至被列为禁药的原因。为何西医对
大病束手无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大病恢复周期长(大病的
恢复期有几个月,甚至几年之久),加大了实验难度;还有
一个主要原因是某些疾病缺少实验的标的物,多数大病和病
毒细菌引起的疾病不同的一点是身体自身造成的,没有外邪。
而中医不同,中医治疗源于五行理论,在理论指导下针对不
同的疾病由不同的配伍组成新的药方就可以。实际上一个药
方就对应着一种药。
中医现状
对于中医的现状可谓是人人皆知。现在真正纯粹的中医越来
越少,多数中医都是中西医结合。而且近年来中医逐渐向保
健养生方向发展的趋势。真正从事中医研究的人越来越少。
中医有加速衰落的迹象,拯救中医已经刻不容缓,且任重道
远。
导致中医出现现在的境况不仅仅是因为西医的引进,更重要
的是中医自身的问题。西医的发展是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而支撑中医的理论不仅仅没有发展且一直都被当做哲学而
非自然科学理论来对待。现在不仅仅中医在衰落,中药材的
炮制也在衰退,中药材的质量更是堪忧。
中华古文明
就像西医的发展是源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一样,《黄帝内经》
的发展也一定有着自然科学理论的支撑。每当谈到中华文明
都会想到传统文化或者说国学,也可能会想到八卦预测和八
字算命等等,可能没人会想到她是自然科学理论。而实际上
中华古文明是对自然的一种系统完整的认知,是自然科学理
论体系。而《黄帝内经》正是建立在这套系统完整的理论体
系之下的生命科学理论体系。
中华古文明的核心包含了阴阳、河图洛书、八卦和五行,以
及汉字。对于这些有各种解释和理解,可谓是五花八门。既
然说中华古文明是自然科学理论,那么它们就与现代科学所
研究的对象是一致的。中华古文明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究竟是
什么?
首先说一下阴阳。阴阳是宇宙万物的本源物质,是构成从微
观到宏观万物的最本质的东西。阴阳有多种概念,在不同的
地方有不同的含义。有纯阴纯阳、属阴属阳、体阴体阳、天
阴天阳、天阴之阴阳、天阳之阴阳和地阴地阳等变化,纯阴
纯阳是其本质。纯阴纯阳是所有自然物质都具有的基本属性,
也是日常当中最常用的的基本属性。当然平常说起来的时候:.
多数都是单一属性,或者阴或者阳(可以用排除法去推论出
来,也可以看看化学元素表对于原子的描述)。
再说一下河图洛书。河图洛书讲的是物质的运动规律,也蕴
含着属性规律。理解河图洛书不能静态去理解,要动态理解。
就像陀螺一样,静态的陀螺就是一个物质,只有动态的陀螺
才会有运动规律。河图洛书属于一种五维的属性空间和五维
的位置空间。河图洛书与电磁学有密切关系,也与太极有关。
说起太极可能大家想到的就是阴阳鱼,不会想到自然存在的
太极现象。可以看看台风云图和银河系照片,大家想到了什
么?台风云图银河系照片
河图洛书所蕴含的东西很多。我们知道现在的能源利用都主
要释放物质的外部能量,或者通过释放外能转换利用。还有
就是利用物质内能,核聚变和核裂变就是这种方式。现在改
变物体的运动惯性都是通过外力去改变。还有一种方式是搬
运能量,空调为这种方式最主要的应用。而河图洛书所阐释
的理论,完全可以通过惯性控制来实现物体运动,且加速度
和速度更快。能量的利用也可以通过搬运的方式利用物质内
能。河图洛书理论阐释了宇宙起源和生命起源。
每当谈到八卦,就会想起《周易》。八卦是中华文明当中物
质结构变化且含有物质属性的理论。八卦是各个层面稳定的:.
物质基本单位。八卦理论适用于宏观的星体,也适用于微观
的轻子、原子和细胞。八卦和《周易》的区别是八卦是一种
基础或者说是核心理论,而《周易》仅仅是八卦理论的应用
或者说是应用理论,《周易》的核心不是爻辞,而是符号卦
象。现代科学理论中的化学元素表就是《周易》中的卦象。
八卦所阐释的物质结构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的不同点在于
它是不对称的结构,而化学元素表中的原子结构是对称的。
化学元素表当中原子结构的电子稳定结构就是八的倍数关
系。自然现象中的彩虹(三棱镜原理)和音乐符号都是八进
制的。物质的对称结构和不对称结构区别在于对称结构的物
质属性变化少,而不对称结构变化大。就像酒的勾兑一样,
水与酒的比例不同才会有不同的度数的酒。如果水和酒的比
例一样的话就只能有一种度数的酒。实际上化学反应本身也
表明了现在的原子理论存在缺陷。现在的材料学属于实验材
料学,而八卦理论可以使得实验材料学变成理论材料学。理
解了阴阳与空间的关系,理解起来更容易一些。
最后说说五行。对五行的认知有多种说法,一种认为五行是
物质观,物质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另一种
为主流就是五行是人文哲学。实际上五行与现代科学理论当
中的化学物质属性酸、碱、盐等是一码事。五行是物质的属
性理论。五行理论同八卦理论一样适用于宏观和微观。五行
的刑冲化合就是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理论。比如说植物的光:.
合作用,就是一种复杂的五行反应过程。也就是水生木,土
生金的过程。实际上现在对五行的理解几乎是完全错误的。
五行理论可以推演出物体的封印技术。比如制造人工钻石,
就可以利用封印技术,使得制造人工钻石做得更大更容易。
中华古文明从物质的本源纯阴纯阳,到物体的运动规律河图
洛书,然后有物质结构理论八卦和物质属性理论五行。形成
了一套系统完整的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任何单一研究其中之
一都难以完全领悟中华文明的自然科学理论。也正是建立在
这个理论体系之下才有了《黄帝内经》之中医理论。把《黄
帝内经》之中医当做经验医学是错误的。
汉字本源
文字是文明传承的载体,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如果想
读懂理解文明就需要准确理解文字的本源含义,否则就会差
之毫厘谬以千里。汉字与其它文字的区别是汉字几乎在几千
年前已经非常系统完整,而不像其它文字一样随着时间的推
移不断增加。然而汉字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本源含义也
不断丢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句话的“天文”现在已经变成
了“天象”,“地理”也变成了“地貌”。“天圆地方”的本意“天形圆,
地行方”也变成了“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了。“天圆地方”是中
华古文明的核心之一,不理解“天圆地方”的本源含义就不能
准确理解中华古文明的科学性(提示一下,天圆地方使用了
两个现代科学里的坐标系)。中华文明的许多思想观念都融:.
合在汉字之中了,特别是那些象形字。所以对汉字本义的研
究是解开中华文明的钥匙之一。汉字和中华文明的科学理论
主要来源于天文,以及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各类生命。中华
文明已经把核心理论都融合进汉字当中了。在有汉字的时候,
花花草草,鱼鸟虫兽,建筑的各种名称,各行各业的名称等
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字了。汉字有八万多,这么多汉字真的就
是从甲骨文开始一点点演化来的吗?要知道我们现在平常
用的汉字也就几千个。而且汉字几千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增加,
要知道几千年来出现了很多新生事物。好像醋的出现就晚于
汉字的出现,而“醋”字本身就是说明了醋是由酒产生的,难
道不感觉奇怪吗?
之所以说《黄帝内经》是一部理论医学,也与汉字有关系。
病字旁汉字代表的是一种病症。而且多数病字旁下边的字基
本上就是这种病症的病因所在。比如:疼痛疾病癌瘤疖疔痤
疮痈疽痹等等,所以说病字旁汉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症”
字的含义就是五行失和出现的问题。“疖”字的含义就是卫气
不通出现的问题。卩的下边加一横就是卫,一横的含义就是
通畅而没有阻挡,卩的含义就是阻碍(含义同节)。“疼”的含
义是因为寒(冬天的属性,癌症肿瘤患者是疼而不是痛)。“痛”
的含义是血如潮涌冲击而胀痛(一般伴随着肿)。这也表明
病字旁的汉字应该在《黄帝内经》完善以后才创造出来的,
同时也说明《黄帝内经》是理论科学。所以有明显的信息表:.
明,汉字、中华文明的理论体系和《黄帝内经》以及一些经
书是曾经出现的高度发达且完整系统的文明。
理解了中华古文明以后再去看汉字,汉字就像一部百科全书。
不仅有人文哲学还有自然科学理论。反过来汉字也能佐证中
华古文明的科学性。
中医之未来
《黄帝内经》是理论医学而非经验医学,这一点从内容上就
可以看出来。理论和经验的区别应该都明白。如果是经验就
会告诉你什么情况怎么处理,就像现在的中医一样。《黄帝
内经》当中没有非常详细的文字说明什么情况怎么处理,而
是详细说明系统的病因,病理和系统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黄
帝内经》的支撑理论既不是《易经》,也不是单独的阴阳,
而是五行为主,阴阳为辅。也正因为《黄帝内经》是一部理
论医学经典,所以未来的中医就需要回归理论。也因为《黄
帝内经》的支撑理论是五行,所以也要将五行回归自然科学
理论,而非人文哲学。
未来之中医只有回归理论,才能在治疗大病,疑难杂症,特
别是不治之症上面有所作为。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符合人
体生命规律的模型,才会用符合生命规律的理论指导治疗。
也只有在建立起符合人体生命机理的模型之后才能理解汉
字的本源含义。只有这样才能把“辨证施治”回到“辩症寻因,
对因施治”上来。实际上辨证施治本身就是治标不治本。也只:.
有这样才能根据病因创造出新的药方,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也只有这样才能敏锐地发现现在生活中饮食起居的变化引
起的疾病。比如现在的肾病患者,不孕不育患者和尿毒症患
者增加的原因是什么?这些疾病都与防腐剂和抗生素有关
系。所以说如果不改变饮食当中防腐剂的摄入和慎用抗生素,
再好的治疗也是一时。拿两个尿毒症患者来举例子,一个患
者是厨师,特别喜欢吃醋,现在醋里都加防腐剂,一瓶醋多
少年都不会变质。还有一个患者十九岁,平常几乎很少吃主
食,以零食为主,现在小食品里多数添加防腐剂。越南战争,
美国使用了大量的橙剂,也就是除草剂,然后导致大量畸形
儿童的出生。防腐剂、抗生素和除草剂都是生命抑制剂。当
生命抑制剂(防腐剂和抗生素)全面抑制生育系统的时候就
是不孕不育,在生命抑制剂(除草剂)部分抑制生育系统的
时候就会生育畸形儿童。实际上生命抑制剂对身体的影响至
深,多数恶性疾病都与它有关。而现在人生活当中几乎躲不
掉防腐剂的存在,酱油醋,一些湿性调料,熟制肉食,饮料
和零食等等,也很少能躲过抗生素的使用。
“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这句话在《黄
帝内经》中是非常重要的治疗原则之一。然而由于不理解其
含义,部分人就想把前后的逻辑同意起来,改为“热因热用,
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或者是“热因寒用,寒因热
用。塞因通用,通因塞用”。实际上这句话前后所用的原理不:.
一样,前半句是二位式控制,后半句是三位式控制。前半句
就像是冰箱的温度控制,高于设定温度就联通电源制冷,低
于设定温度就关电源(冰箱温度控制利用了温度的滞后性);
也类似于天黑开灯,天亮关灯一样。它的设定控制点就一个。
而后半句是区域控制,类似于旧式自来水水塔一样,放空水
塔里的水就接通电源上水,满了水塔就关电源停止上水。而
水位在两者之间的时候维持当前状态。它的设定控制点有两
个。再说说“因”,对于“因”往往会有混淆两个“因”存在。哪两
个“因”?就是病因(本因)和症因(标因)的两个“因”。所谓
症因就是导致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而病因就是出现症因的
原因(有点绕)。都知道咽炎比较难治,为什么?就是在这
个病因和症因上出现了混淆。咽炎是典型的炎上症状,也就
是说有热。如果按照“热因寒用”的原则就该用寒凉之药,但
是为什么一直难以治愈,就是没有祛除热有余的病因。也就
是说造成热有余的才是真正的病因。这个就是《道德经》里
说的玄和玄之又玄。症因就是玄,病因就是玄之又玄。也就
是说只要找到病因才能打开“众妙之门”。还是举个生活中的
例子来说明理解起来容易一些。一个人去商场买东西,结果
没有钱。那么买不了东西的原因就是没钱(症因)。这时可
以借给他钱或者是给他钱就可以解决问题,消除症因(没钱
变有钱)也就解决了问题(症状)。但是这个人为什么没有
钱才是真正的原因(病因),只有祛除为什么没有钱的原因:.
才是根除症状的关键。再比如水源污染问题,水源污染是由
污染物造成的,那么污染物就是水源污染的原因。但是真正
的原因是污染源,而不是污染物。也就是说,污染物是症因,
而污染源才是病因。咽炎造成热有余的原因就是脾胃寒,懂
五行的人应该都明白。此时用“寒因热用”的原则就是温胃,
以化余热。如果把症因当做因的话就是表面上的“热因热用”
了。
只有回归生命科学理论和自然科学理论,才能正确理解《黄
帝内经》之中医的一些概念理论。比如说痹症,痹症本身是
一个原因,因为风寒湿的力度区别,导致的三种不同的痹症
症状。然而现在似乎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分清三种痹症到底
与实际的哪三种病对应。三焦在人体当中非常重要,也没有
几个人能够说清楚三焦究竟是什么。经络,奇经八脉是什么?
现在还有中医竟然把小说当中的打通任督二脉理念作为治
疗方法,简直是荒唐至极。中医已经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
奇经八脉是八脉一起形成的循环系统,而不能把任督二脉打
通。任督二脉就像手机电池的正负极,你把手机电池的正负
极短路试试,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中西医的结合不仅仅是
治疗方面,而是理论方面。比如说基因是细胞的结构信息,
它与《黄帝内经》当中的“神”有什么关系?可以看看“神”字的
小篆体。西医解剖的各种腺体与三焦的关系是什么?血液中
携带的氧气与什么发生反应的?与经络什么关系?中西医:.
结合不要把西医的理论拿过来,而是要把西医研究的对象拿
过来与中医融合才行。
中华古文明从人文哲学向自然科学理论的回归,是支撑中医
向理论中医回归的前提。没有理论的支撑,《黄帝内经》只
能像空中楼阁,虚无缥缈的让人看不清弄不懂。而想真正让
中华古文明完成理论回归远远不是一个人可为之事。当思考
的人越来越多,研究的人越来越多,而不仅仅是学习的人越
来越多,中华古文明向理论回归和真正的中医向理论中医回
归的时刻就不远了。
所有热爱中医,热爱中华文明的炎黄子孙一起努力!发展中
医,发展中华文明!当由我辈义不容辞!拯救中医!
拯救中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