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18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对其临床表现、心脏彩超、影像学、危险因素、颈部血管彩超、DSA检查、化验室检查进行分析,并采用依达拉奉30mg+NS 100ml静滴,2次/日;疏血通6ml+NS 250ml静滴治疗。结果:基本治愈49例(%),显著进步73例(%),进步45例(%),%。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饮酒、吸烟、肥胖,是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头颅MRI检和彩超检查是诊断脑梗死的主要依据之一。结论:脑梗死患者的主要病因是脉粥样硬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和减少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梗死临床特点危险因素
脑梗死是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脑局部组织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软化、坏死而造成的【sup】[1]【/sup】。致残率和死亡率高【sup】[2]【/sup】,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家庭幸福。为探讨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病因和治疗效果,
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脑梗死患者180例,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脑梗死患者77例,男47例,女30例;年龄37~81岁,。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0诊断标准,症状:偏瘫46例,失语18例,头痛15例,呕吐22例,感觉障碍者17例,意识障碍11例。患者入院后发放患者病因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体重、饮食情况、嗜好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饮酒、吸烟等内容。
影像学检查情况:头颅MRI检查发现梗死灶位于基底节区、脑叶18例,丘脑8例,脑干9例,小脑1例,放射冠区35例,头颅MRA示有脑血管狭窄30例,其中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或椎-基底动脉中-重度狭窄、闭塞21例,余为深穿支、小血管闭塞。DSA检查24例,发现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或椎-基底动脉闭塞重度狭窄8例,动静脉瘘2例,Moyamoya病2例,动脉瘤2例,血管畸形2例,粥样硬化斑8例。
治疗方法:采用依达拉奉30mg+NS 100ml静脉滴注,2次/日;疏血通6ml+NS 250ml静脉滴注治疗。
结果
治疗效果:180例患者,基本治愈49例(%),显著进步73例(%),进步45例(%),%。
病因:根据患者调查的结果发现:有高血压史139例,糖尿病126例、体重超过30% 68例,高血脂121例、心脏病者111例,饮酒139例、吸烟122例,原因不明17例,同时有4个危危险因素共同存在的患者19例,由此,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饮酒、吸烟、肥胖。
讨论
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脑梗死病因复杂,Hart和Miller认为有创性检查能明确90%患者的病因【sup】[3]【
/sup】,建议对诊断不明者及早行脑血管造影,普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源性栓塞是最常见的原因,炎性动脉疾病导致的血栓形成和心脏瓣膜病时的附壁血栓产生的栓子一向被认为与梗死关系
脑梗死180例临床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