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委婉语在语用上的几点思考
摘要:委婉语的委婉功能主要是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本文从英汉委婉语在语用方面对委婉语的语用目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以及语境依附这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和研究分析,认为如果要使委婉语充分的在语言交际中发挥作用,在语用上方面必须要注意根据语境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时代、地域和文化等因素。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交际目的。
关键词:委婉语;语用;交际
长期以来,学术届对委婉语的定义一直未达成一致的见解。《中华大词典》将“委婉”定义为“婉曲是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是借用一些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修辞格叫‘婉曲’,也叫‘婉转’”:英语中的委婉语(Euphemisin)一词源于希腊语前缀eu(好的、好听的)和词根pheme(话语或好话)。《英语委婉语详解词典》的定义为“委婉语是一种用无害的或悦耳的词语替代那些较直接的、唐突的言词,用善意的话语把事实掩盖起来的修饰手段”。不过,如果全面考虑动机、语用和自身特点等因素,委婉语的定义应该表述为“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于使人感到畏惧、惊恐、羞耻、自卑、内疚、不适等各种消极心理反应即痛苦的事物,信息组织者
(说写者)有意地运用语音、语义、语法等手段而形成的对这些事物非直接的语言或言语表达,从而避免使信息组织者本人和信息理解者(听读者)感到痛苦。”委婉语的上述功能主要是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委婉语的语用目的多种多样。其原因在于人们在从古至今的生活中对所遇到的自然现象和超自然现象的感受和理解:人类在特定文化下对情感的掩饰和回避;以及在社会交际中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自己语言的藻饰。
首先,大多数的委婉语都是对禁忌的替代,正如张拱贵所言:“语言禁忌是产生委婉语的最根本的原因”。禁忌的对象包括“宗教与迷信”、“死亡与疾病”、“性爱与生育”、“分泌与排泄”等十几类。如:人们都惧怕死亡,并相信人死之后还会进入地狱遭受痛苦和折磨,因此与死亡有关的词语就成了人们在话语中禁忌的对象。在言语中如果触及此类话语就需要用委婉语来替代。在汉语文化中人们会用“驾鹤仙游”、“与世长辞”等委婉的表达,英语中则用“pass away
”、“Go to heaven”、“go west”、“be gone”等方式表达。又如:人体器官、排泄和性爱等方面也常常被人们视为不雅并成为禁忌。因此成年女性的生理现象“月经”则被“大姨妈”和“my friend”所替代;“上厕所”被“去补妆”、“去洗手间”和英语中的“wash my hand'’、“go to the bathroom”等替代。
其次,委婉语的使用还常常是出于对听话者的礼貌和尊重。汉语中常用自谦的语言来满足听话者的自尊心,同时对听话者的缺点和过失用委婉的方式表达。Brown和Levinson就这方面的委婉目的提出了“面子论”。认为这种现象主要是交际双方为了维护对方的脸面而进行的合作。例如,英语中对长的丑的人常使用“plain”而不用“ugly”。对清洁工这一职业汉语中会用“城市美容师”、英语中用“sanitation engineer”来替代。
再次,人们在交际中为了显示自身的涵养和学识,也常常通过委婉语来使自己的言谈更加优美和文雅。比如:中国人有时将“手”称作“柔荑”,将“脚”称作“玉钩”,将“
英汉委婉语在语用上的几点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