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1)
训诂学
中国古汉语语言学分为三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文字学研究文字的形体。
音韵学研究语音。
训诂学研究语义。
训诂学分为:随文释义的注疏和通释语义的专著。
一· 注疏
1· 注疏的内容
· 解释词义
· 串讲文义,即串讲全句或全章大意,汉代学
者称此为章句。
· 分析句读
· 校勘文字
例如:《营造法式》校刊后的陶本。
· 阐述词法和句法
· 说明修辞手段
· 诠解成语典故
·考正古音古义
· 叙事考古
·例 1
2· 注疏的形式
· 注、疏注只释经,疏兼释注
· 释义和叙事
· 他注和自注
· 补注和集注
补注,补原文的阙略或旧注的遗漏;
集注,兼解经和集注,或采集各家解说。
二· 通释语义的专著
1· 专释语义的专著
《尔雅》西汉初年编成,中国第一部辞典。
其体例:共分 19篇:
释诂、释言、释训、
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
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
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小尔雅》
原书已亡佚,约为汉人脱伪。为补充《尔雅》而作,13章。
《释名》
据毕沅考:汉人刘珍著,汉末刘熙加以补充。8卷27篇,分类较《尔雅》细。
《广雅》
魏张揖(子雅让)纂。体例仿《尔雅》。清代训诂家王念孙用十年时间写了《广雅疏证》,其贡献甚至超过《广雅》。
例2
古汉语语言学基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