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思修远
唐朝文学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传道,就是思想道德的教育;授业,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解惑,就是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可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授文化知识仅仅是其职责的一部分,“传道授业解惑”,承载着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情感、道德等多方面素质教育的内涵。现代化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对教育的结果,自然也要进行多方面评价――而不能流于片面,仅仅止于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随着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工作的日益深入,我们认识到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工作是学校教学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吸收、交流、实践良好的评价方式,完善学校评价改革体系,对于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工作水平,形成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都有深刻的影响。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对学生素质进行综合评价,首先要解决“什么是学生的素质”的问题。“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专才多见,通才罕有。同样的道理,对于学生而言,数学学得好,不见得语文学得好;知识学不好,品质不一定不好。
学生的素质是一个层级体系,第一层是知识、能力、道德、情感;第二层是第一层的细分,知识又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能力分为动手、思考、逻辑等;道德分为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等;情感分为对亲朋好友等不同对象的情感……学生的素质是庞大的、内涵丰富的系统,对学生的素质评价,也不能一言概之,要经过每一个层级多方面的综合考量评价;更不能一语定性,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学生的自身的成长,外在世界对学生的影响,会不断完善,不断改变,认知世界的能力会不断提高,但是情感道德可能会发生反方向的转化,尤其是小学生处于对世界初步认知的阶段,他们知识能力的发展重在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其知识能力道德情感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进行素质综合评价时候,着重考虑学生素质的发展潜质。
二、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注意两个不同的评价指标。可量化的指标和非量化的指标。可量化的指标指可以用数字体现的指标
,例如学习成绩,学生身体健康指数等,这类指标容易制订评价标准,方便评价;非量化的评价指标,指不容易用数字体现的指标,如思想道德表现、心理健康等,在具体评价中不好操作,搞不好容易挫伤同学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所以制订评价体系、评价方法时,要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吸取已经探索出来的好的评价方法,结合自身教学工作实际,完善评价体系。
。把学生自身纳入评价主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素质评价既是对教育结果的反馈,也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回答,要以鼓励为主,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全盘否定,那么会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无论教师讲得多精彩,学生可能都会在后边的学习中失去兴趣和信心,这样的教学效果会低于预期的目标。新课程评价体系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教给学生学会评价,在体验评价中学生自己发现闪光点,能够提高信心,激励学习的兴趣;发现不足,能够主动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能力。
教师、家长、同学,被评价学生自身,四维一体,形成了以教师评价为主导、家长评价为参照、同学评价为监督、自身评价为主体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
路漫漫 思修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