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设计663731、会计组织系统设计
(1) 会计主管。职责是在经理直接领导下,负责企业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在财务会计工作处理方面不由管理部领导),并负责编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和成本核算工作。
(2) 出纳岗位。负责与货币资金收付有关的具体业务,如记录日记账,处理日常货币资金收支、申报、缴纳税金,备用金核算等。
(3) 明细账会计岗位。负责各种明细账的登记工作,账目的定期核对工作,财产清查的安排与实施工作等。
(4)稽核岗位。负责对系统所有录入数据进行正确性、一致性审查。负责接洽有关部门查询经费使用情况,提供相关资料积累各项有关资料,对会计资料进行分析。
2、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1)发票、收据控制。发票、收据控制是利用发票、收据编号的连续性,核对收到的货币资金与发票、收据金额是否一致,以确保收到的货币资金全部人账的一种完整性控制手段。
(2)银行对账单控制。银行对账单控制是利用银行对账清单与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核对,以确保银行存款存在性与完整性的一种控制方法
(3)库存限额控制。库存限额控制是利用核定企业每日货币资金余额,超过库存限额的货币资金送存银行或汇交某一银行账户,从而降低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风险的一种方法。利用此方法还能高度集中货币资金,统筹使用,特别适用于货币资金短缺的企业。
(4)实物隔离控制。实物隔离控制是采取妥善措施确保除实物保管之外的人员不得接触实物的控制方法。比如,现金只能由出纳保管,银行承兑汇票也只能由一人专管,否则将导致责任不清,不法分子很可能会混水摸鱼,侵占货币资金。
(5)岗位分离控制。货币资金收支与记账分离(即出纳不得登记日记账),货币资金收支与编制记账凭证分离(即出纳不得编制记账凭证),空白支票与印章保管分离,银行对账单取回、余额调节表编制与复核分离等等。
3、成本费用结算的内部控制
成本费用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10个关键点包括审批、分解、执行、签批与审批、分摊、计提、审核、记账、核对、比较。
一、加强对采购、存储过程的控制加强物料购进管理是抓好降本增效的第一道环节。降低采购成本的主要措施是:
1,采购过程中,要实施“货比三家、招标采购、按质论价”的物资采购原则,以做到质优价廉,并尽可能做到就近采购,以减少原材料的运输费用。同时,尽可能做到定点采购,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交货期。
2,加强物资采购的计量和质量管理。进厂的物资,一定要严格计量和检验,防止质次价高、数量不足的货物进厂。采购合同的签订、执行、计量、检验,要由不同的人来执行, 以防止可能出现的舞弊行为。
3,制定合理的储备定额。物资的储备定额是在一定管理条件下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所必要的、经济合理的物资储备数量标准。原材料储备一定要合理、不同的材料要有不同的标准,特别是大宗原材料和燃料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制定不同的合理库存,以减少资金浪费。实际采购量和进价必须控制在限额之内。
4,加强存储管理。仓库的物资,要做到防火、防盗、防变质。对已经失去使用价值的物品要及时处理。
二、加强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实施生产过程控制,降低原材料及动力消耗的成本
三、加强对原材料成本的控制车间施工员和技术检查员要按图纸、工艺、工装要求进行操作,实行首件检查,防止成批报废。
四、加强对工资费用的控制工资在成本中占有一定比重,增加工资又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工资与劳动定额、工时消耗、工时利用率、工人出勤率与技术熟练程度等因素有关,要减少单位产品中工资的比重,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工资与效益同步增长。
4、采购环节的控制措施
1,采购过程中,要实施“货比三家、招标采购、按质论价”的物资采购原则,以做到质优价廉,并尽可能做到就近采购,以减少原材料的运输费用。同时,尽可能做到定点采购,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交货期。
2,加强物资采购的计量和质量管理。进厂的物资,一定要严格计量和检验,防止质次价高、数量不足的货物进厂。采购合同的签订、执行、计量、检验,要由不同的人来执行, 以防止可能出现的舞弊行为。
5、销售环节的控制
(1)“三线两点”所谓“三线”是指发票传递线、货币传递线、产品传递线;“两点”是指发票与货币核对点、产品与发票核对点。“三线两点”的主要精神就是把单、钱、货分离成三条互相独立的业务线进行传递,在三条传递线的终端设置两个核对点把这三条线联结起来进行控制. 使经手产品的人,不经手发票帐单和货币;经手发票帐单的人,不经手产品和货币;经手货币的人,不经手产品和及发票帐单。从而形成三条业务传递线,而每一条业务传递线又由许多传递链条或传递环节所组成,这些链条和环节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或部门担任,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每向前传递一步,就对上一步的传递工作进行核查一次,以保证每条传递线、传递结果的正确性。最
会计制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