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1:
中山市微课评选说明
(试行)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
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其核心资源是“微视频”,同时可包含与该
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等辅助性教与学内容。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如何应用优质网络教育资源促进优质教育均
衡,成为中山市今后为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有力抓手。开展“微课”建设,
是中山市“建设与运用优质网络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课题研究
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一、微课组成
。时长一般为 5-10 分钟。要求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
声音清楚,能较全面真实反映教学情境,能充分展示教师良好教学风貌。
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和单位,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视频格式
为:MP4。在生成 MP4 时,选择 AVC(H264)格式。建议分辨率不高于 1024×
768。
。是指对微课教学活动的简要设计和说明,应反映教师教
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微课设计简介、教学目标、教学
策略、教学过程等方面内容。按教学设计模板(见附件 2)填写。
。根据微课教学内容而设计的练习测试题目(不超过
3 道) 。
。是指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文件格式以 PPT 为主),或学习该微课必需的视频、动画等素材。
以上材料中,A、B 两项为必交材料,C、D 为选交材料。
3
二、评选办法
微课评选与精品课程评选一样,实行学校、镇区、市级三级网上评选:
学校审核通过的微课将共享到市微视频网站;学校选出优秀作品推荐到镇
区(直属学校直接推荐到市);镇区按比赛分配名额推荐优秀作品到市;由
省市教育技术专家、市精品课程建设学科指导委员会、市教育科研学术委
员会组成市级评选委员会,从镇区、直属学校推荐的作品中评出 20%为一等
奖、30%为二等奖。
三、评选标准
“微课”评审标准(初稿)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说明
主要针对知识点、例题/习题、实验活动等环节进行讲授、演算、
微课选题选点恰当
分析、推理、答疑等教学选题。尽量“小(微)而精”,建议围绕
(5 分) (5 分)
某个具体的点,而不是抽象、宽泛的面。
目标清晰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测。
(5 分)
重难点突破
符合学生认知特征与学科特色,体现科学性,操作性强,有很好的
教学设计策略有效
借鉴作用。
(25 分) (10 分)
教学过程设
围绕所选主题进行设计,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体现完整设计思
计科学
路;突出学科性,教学构思新颖,体现以学生学习为本。
(10 分)
科学正确
教学内容无科学性错误。
内容讲解(10 分)
(20 分) 逻辑清晰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规律,过程主线清
(10 分) 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
趣味性强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精彩有趣,启发引导性强,有利于
教学效果(10 分) 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0 分) 目标达成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
(20 分) 的提高。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作品必须包含微课视频,还应该包括
结构完整
辅助扩展资料:教学设计、检测题与答案、课件/素材(可选)等,
(5 分)
以便学生学习与其他教师教学参考。
微课视频时长一般不超过 10 分钟,视频画质清晰、图像稳定、声
音清楚(无杂音)、声音与画面同步;
作品表现技术规范
教学设计简明扼要,突出设计理念;
(20 分) (10 分)
课件设计要形象直观、层次分明;简单明了,教学辅助效果好;
检测题设计要有针对性与层次性,并配有对应答案。
构思新颖,教学方法富有创意,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类
形式新颖
型包括但不限于:讲授类、解题类、答疑类、实验类、活动类、其
(5 分)
他类。
4
四、其他事项
,但是推荐到市参加该次评选活动的
微课数量不超过两件。
、学校推荐参评的微课及主要素材需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
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权,若发现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
容,取消评选资格并追究责任。
,须同意授权网站享有网络传播权。所有
上传的微课将在我市“中山市微视频资源平台”展播,我市师生可利用电
脑、手机等多种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
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