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 】是由【知识海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温馨提示
1、“二级结论”是常有知识和经验的总结,都是能够推导的。
2、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切勿盲目照搬、套用。
3、常用于解选择题,能够提高解题速度。一般不要用于计算题中。
一、静力学:
,则一个力是与其他力合力平衡的力。
:。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办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则(拉密定理)。
,则。
“恰好走开”时:
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能够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弹簧的弹力不能够发生突变。
、压力,还能够承受横向力。力能够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二、运动学:
,在纯运动学问题中,能够任意采纳参照物;在办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用平均速度思虑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
:
时间均分时,,
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
,
,v0=0时:
时间均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
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
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
位移均分点:各时刻速度比:
到达各分点时间比
经过各段时间比
:(g取10m/s2)
n秒末速度(m/s):10,20,30,40,50
n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
第n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
:对称性:
: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8.“刹车骗局”: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够用公式算。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求滑行距离。
: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
:接触时速度相等也许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
(木板)一端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与小车速度相等。
(小)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
三、运动定律:
:
:动力-阻力=m总a
:
时间相等:450时时间最短:无极值:
,合力按质量正比率分配:,与有无摩擦(相同)无
关,平面、斜面、竖直都相同。
,到B点再滑上水平面后静止于C点,若物块与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如图,则
:注意角的地址!
圆滑,相对静止弹力为零弹力为零
: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时,
四、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
: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
1)“绳”类:最高点最小速度,最低点最小速度,上、下两点拉力差6mg。
要经过极点,最小下滑高度。
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拉力差6mg。
2)绳端系小球,从水平川址无初速下摆到最低点:弹力3mg,向心加速度2g
3)“杆”:最高点最小速度0,最低点最小速度。
,g与高度的关系:
:“引力=向心力”
:高度大则速度小、周期大、加速度小、动能小、重力势能大、机械能大。
速率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周期与半径的平方根的三次方成正比。
同步卫星轨道在赤道上空,h=R,v=km/s
:高度下降、速度增加、周期减小。
8.“黄金代换”:重力等于引力,
。
:引力是双方的向心力,两星角速度相同,星与旋转中心的距离跟星的质量成反比。
:,V1=s
五、机械能:
:
1)用定义求恒力功。(2)用做功和收效(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求功。
3)由图象求功。(4)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时)
5)由功率求功。
。
:摩擦生热Q=f·S相对=系统失去的动能,Q等于摩擦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功的大小。
:。
,其总功也不用然为零。
,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获得的动能。
六、动量:
:动量变化量大小
2.“弹开”(初动量为零,分成两部分):速度和动能都与质量成反比。
:
当时,(不超越)有
,为第一组解。
动物碰静物:V2=0,
质量大碰小,一起向前;小碰大,向后转;质量相等,速度交换。
碰撞中动能不会增大,反弹时被碰物体动量大小可能高出原物体的动量大小。
当时,为第二组解(超越)
,则
1)(2)A的动量和速度减小,B的动量和速度增大
3)动量守恒(4)动能不增加(5)A不穿过B()。
。
(质量为m,初速度为)打入静止在圆滑水平面上的木块(质量为M),
但未打穿。从子弹刚进入木块到恰好相对静止,子弹的位移、木块的位移及子弹射入的深度d三者的比为
,弹簧为原长时一个振子速度最大,另一个振子速度最小;弹簧最长和最短时(弹性势能最大)两振子速度必然相等。
:
(1)若是是瞬时问题只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去解决。
若是是谈论一个过程,则可能存在三条解决问题的路径。
2)若是作用力是恒力,三条路都能够,首选功能或动量。若是作用力是变力,只能从功能和动量去求解。
3)已知距离也许求距离时,首选功能。已知时间也许求时间时,首选动量。
4)研究运动的传达时走动量的路。研究能量转变和转移时走功能的路。
5)在复杂情况下,同时动用多种关系。
:在地面圆滑、没有拉力情况下,每一个子过程有两个方程:
(1)动量守恒;(2)能量关系。
常用到功能关系: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距离等于摩擦产生的热,等于系统失去的动能。
七、振动和波:
,
在平衡地址达到最大值的量有速度、动量、动能
在最大位移处达到最大值的量有回复力、加速度、势能
经过同一点有相同的位移、速率、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势能,只可能有不相同的运动方向
经过半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半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行程为2倍振幅。
经过一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原来地址,所有参量恢复。
一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零。行程为4倍振幅。
,都重复振源的振动,可是开始时刻不相同。
波源先向上运动,产生的横波波峰在前;波源先向下运动,产生的横波波谷在前。
波的流传方式:前端波形不变,向前平移并延伸。
、时间、周期和波速等时:注意“双向”和“多解”。
,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上坡向下,下坡向上”
,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波长与波速成正比。
,看不到波的搬动。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缺点地址不变,互相间隔。
八、热学
。
宏观量和微观量间计算的过渡量:物质的量(摩尔数)。
:一是用参量解析(PV/T=C)、二是用能量解析
E=W+Q)。
,内能看温度,做功看体积,吸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解析。
九、静电学:
,电场力的功等于电势能增量的负值:。
(负电荷),不是正电荷。
“速度的反向延伸线,经过电场中心”。
、电势能变化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①定性用电力线(把电荷放在起点处,解析功的正负,标出位移方向和电场力的方向,判断电场方向、电势高低等);②定量计算用公式。
,其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
只有重力和电场力对质点做功时,其机械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
,电压不变,;断开电源时,电容器电量不变,改变两板距离,场强不变。
,流入正极、流出负极;
电容器放电电流,流出正极,流入负极。
十、恒定电流:
:
U与
R成正比,。
P与
R成正比,。
:
I
与R成反比,
。P与R成反比,
。
:电阻串通时,大的为主;电阻并联时,小的为主。
:,纯电阻时。
,电流有“此消彼长”关系:一个电阻增大,它自己的电流变小,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大;一个电阻减小,它自己的电流变大,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小。
,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减小,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
:始于一点,止于一点,盯住一点,步步为营。
,抓电压、电流。
,两侧电阻相等时总电阻最大。
,内、外电路阻值相等时输出功率最大,。
R1R2=r2时输出功率相等。
:。
,一个电阻增大时,它两端的电压也增大,而电路其他部分的电压减小;其电压增加量等于其他部分电压减小量之和的绝对值。反之,一
个电阻减小时,它两端的电压也减小,而电路其他部分的电压增大;其电压减小量等于其他部分电压增大量之和。
,电容器是断路,电容不是电路的组成部分,仅借用与之并联部分的电压。
稳准时,与它串通的电阻是虚设,如导线。在电路变化时电容器有充、放电电流。
直流电实验:
,电压表和电流表在电路中,既是电表,又是电阻。
、电流表:
①测量值禁止高出度程。
②测量值越凑近满偏值(表针偏转角度越大)误差越小,一般应大于满偏值的三分之一。
③电表不得小偏角使用,偏角越小,相对误差越大。
:在能把电流限制在赞同范围内的前提下采纳总阻值
较小的变阻器调治方便;选分压用的滑动变阻器:阻值小的便于调治且输出电压牢固,但耗能多。
:
1)用阻值小的变阻器调治阻值大的用电器时用分压电路,调治范围才能较大。
2)电压、电流要求“从零开始”的用分压。
3)变阻器阻值小,限流不能够保证用电器安全时用分压。
4)分压和限流都能够用时,限流优先(能耗小)。
,电流表内、外接的选择:
“内接的表的内阻产生误差”,“好表内接误差小”(和比值大的表“好”)。
:指针越凑近R中误差越小,一般应在至范围内。
选档、换档后,经过“调零”才能进行测量。
:断路点两端有电压,通路两端没有电压。
:
1)经过尽量多的点,(2)不经过的点应凑近直线,并平均分布在线的两侧,
3)舍弃个别远离的点。
电流表测电流,其读数小于不接电表时的电阻的电流;电压表测电压,其读数小于不接电压表时电阻两端的电压。
,用同一电压表分别测它们的电压,其读数之比等于电阻之比。
十一、磁场:
,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与速率没关)。
(离子速度选择器):qvB=qE,。
磁流体发电机、电磁流量计:洛伦兹力等于电场力。
:
从物理方面只有一个方程:,得出和;
解决问题必定抓几何条件:入射点和出射点两个半径的交点和夹角。
两个半径的交点即轨迹的圆心,
两个半径的夹角等于偏转角,偏转角对应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只有转动效应。
磁力矩大小的表达式,平行于磁场方向的投影面积为有效面积。
。(q的计算见十二第7)
十二、电磁感觉:
:“阻拦”的方式是“增反、减同”
楞次定律的实质是能量守恒,发电必定付出代价,
楞次定律表现为“阻拦原因”。
:
1)内外环电路也许同轴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增反减同”
2)导线也许线圈旁的线框在电流变化时:电流增加则相斥、远离,电流减小时相吸、凑近。
3)“×增加”与“·减少”,感觉电流方向相同,反之亦然。
4)单向磁场磁通量增大时,回路面积有缩短趋势,磁通量减小时,回路面积有膨胀趋势。通电螺线管外的线环则相反。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