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之浅谈
——小学阶段德育重要性
摘要:德育的重要性和有效培养方法,以及德育的本质体现。
关键词:德育本质德育方法
人德行之养成,与其说天性之根本,还不如思其教育之始也。所以说教育对一个人德行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期间德行养成的最初阶段也恐怕要非小学阶段莫属了。这里说的德育养成教育,并非是强迫性的执行,而是在思想渗透引导上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意见,从而在个体的实施上取得自我认知的一个过程。也许不同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不同,那也是无可后非的。德育教育的本质就是提升一个人能够更有人性素养的问题,所以,小学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小就得到良好德育熏陶的孩子,对他将来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能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德育教育在学校的培养有着一定的便利性条件:
一、良好的人文环境
良好的人文环境让德育教育有了丰沃的土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必然可以形成良好的传递效应,而且还有在建立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后,再加以巩固强化,并围绕如何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为自主教育,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我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学生自主教育为中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活动形式为载体的德育方法。
二、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小学教学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课堂教学是学生活动最主要、最基本的形式,各学科教材中都蕴藏着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丰富内容,是知识性与教育性的有机结合;育人的特点又在于
“渗透”,在于潜移默化。因此,我们认为:只有把德育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德育的首要地位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长期以来,我们注意利用各种形式、渠道对老师们进行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发挥课堂教学德育主渠道作用的宣传教育,使之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进而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动。教学中不仅思品课成为学生系统学习德行教育的主课堂,而且其它各学科教学也都能从教材内容及学生思想实际出发,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情感陶冶有机结合起来。
三、在思品课中提高道德认识的探讨能力
“明理”是学生形成道德认识的重要环节。在“明理”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道德需求出发,利用学生的道德经验,使学生意识到道德问题的解决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此时,学生的需求就会转化为对道德问题探讨的能力,使学生自己形成一定的道德认识。如在教学一年级《生活起居卫生行为养成》时,我首先带领学生做“和钟姐姐交朋友”的游戏。在游戏中,有些学生对时间的概念把握的还不是很准确,我便将此次游戏延伸到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还制定了一周作息记录表,希望孩子们在做好记录的同时强化时间概念,最后将作息表进行对比总结,孩子们都乐意去完成,而且都表示做好时间的小主人很有意义。
四、传统美德在班级
班级是形成德育教育的第二承载体更是互
小学德育之浅谈——小学阶段德育重要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