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的运用与效果提升
本文来自:
[摘要]法学本科课程《经济法》采用案例教学具有现实必要性和重要作用。经济法案例教学可以采取课堂、模拟法庭、法庭观摩、课外研讨、法律诊所、辩论等教学形式。为提高经济法案例教学效果,应该采取选择适当的案例教学形式、选取典型教学案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改革考试方法等措施。
[关键词]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情境、设疑、引趣、启发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分析、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部门法教学之中。作为保障经济建设最为重要的法律制度——经济法的教学更需要运用案例教学法。经济法案例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的法律分析能力,训练学生法律思维和法律操作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法学本科生法律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经济法学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
(一)课堂案例教学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基本渠道。经济法课堂案例教学往往与传授理论知识同时进行,讲求案例与理论的相关性与融合性。经济法课堂案例教学中,一般采取先讲授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针对案例远用理论知识进行讨论和分析,实现法律知识与具体案例的有机结合,让抽象的经济法律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实现深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和训练学生法律能力的双重目的。
(二)模拟法庭案例教学
这种案例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案件的当事人,如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等,以司法实践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的教学活动。经济法模拟法庭作为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学生经济法律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这种教学方式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把握经济法案例中不同法律职业者的任务,以案件事实为基础,以经济法律规范和法理为依据担任好各类法律职业者的角色。
(三)法庭观摩案例教学
这种案例教学方式指以增强学生对经济法律的直观认知与培养经济法程序意识为目的,在取得法院的同意下,教师带领学生观摩经济法审判活动。其与模拟法庭教学具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化抽象为直观而进行教学。不同之处在于模拟法庭教学中学生是作为经济法案例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而法庭观摩中则是作为案例审判活动的旁观者,法庭观摩要比模拟审判教学
简单和容易,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经济司法活动的直观感受和经济法律知识的理解。
(四)课外案例研讨式教学
这种案例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帮助下,让学生在课外就经济法案例独立进行研究性分析,撰写出案例研究报告或者研究论文,教师就研究成果进行指导和点评的案例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法律分析能力,而且能锻炼其法律学术研究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法律职业能力。一般来说,对中、高年级本科生采用这种经济法案例教学方式比较恰当。
(五)法律诊所案例教学
诊所法律教育是国外法学教育普遍采取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这是一种以培养学生法律执业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直接面对和处理一个个复杂的法律现实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和法律操作能力。法律诊所教育是培养法学本科生法律实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对经济法课程来说,利用法律诊所的形式让学生分析与解决现实经济法律问题,使他们的法律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论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的运用与效果提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