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QQ账号登录
|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我要上传
首页
浏览
幼儿/小学教育
中学教育
高等教育
研究生考试
外语学习
资格/认证考试
论文
IT计算机
经济/贸易/财会
管理/人力资源
建筑/环境
汽车/机械/制造
研究报告
办公文档
生活休闲
金融/股票/期货
法律/法学
通信/电子
医学/心理学
行业资料
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我的淘豆
我要上传
帮助中心
复制
下载此文档
伤寒论白话版,简单,易懂,值得收藏!(上).docx
文档分类:
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分享到:
1
/
18
下载此文档
搜索
下载此文档
关闭预览
下载提示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同意并开始全文预览
(约 1-6 秒)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下 载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分享到:
1
/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伤寒论白话版,简单,易懂,值得收藏!(上).docx
该【伤寒论白话版,简单,易懂,值得收藏!(上)】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伤寒论白话版,简单,易懂,值得收藏!(上)】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伤寒论》 是我国第一部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辨证论治专书,既是对前人理论与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医学术理论的再创造。
然而许多人说,读了《伤寒论》很久,最后却觉得无用,认为其临床效果并没有书中描述的那么明显。这主要是部分人对《伤寒论》的认识不够透彻,曲解了其中道理而致。今天为大家带来白话版伤寒论节选,非常简单,没有中医基础的也看得懂,值得收藏!
伤寒论白话解
辨脉法第一
1、问:脉象有阴脉阳脉之分,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答:大体说来,凡脉象表现为大、浮、数、动、滑的,为有余之脉,属于阳脉;凡脉象沉、涩、弱、弦、微的,为不足之脉,属于阴脉。凡阴性病症出
现阳脉的,这是正能胜邪,疾病向愈,预后良好;凡阳性病症出现阴脉的,这是正不胜邪,多属危候。
2、问:阳结证和阴结证的脉象如何区分呢?答:病人脉象浮而数,能饮食而大便秘结的,这是燥热实邪内结,名叫阳结。大约到第十七天,病会加重。病人脉象沉而迟,不能饮食,身体困重,大便反而结硬的,这是阴寒实邪内结,名叫阴结。估计到第十四天,病会加重。
3、问:有一种病症,病人既有恶寒,又有发热,这是什么原因呢?答:阴不足则阳气得以乘之,所以发热;阳不足则阴气得以乘之,所以恶寒。问:什么是阳不足?答:以脉为例,假如寸口脉微,是为阳不足,阳虚则阴气乘之,阴盛则寒,就会出现如凉水洒在身上那样畏寒。问:什么叫阴不足呢?答:尺部脉弱,为阴不足,阴不足则阳气乘之,阳盛则热,所以就会发热。
4、病人寸脉浮,尺脉弱的,是阳气浮于外,阴血虚于内。卫阳衰虚不能外固,所以汗出如流珠;阴血亏虚不能濡养筋脉,所以产生筋脉挛急。如果病人脉沉的,是营气衰弱。营气衰弱的人,若再用烧针治疗,就会更伤营阴、更助阳热,产生发热和躁扰心烦的变证。
5、脉象盛大好象车盖上拥的,是阳气偏胜所致,叫做阳结脉;脉象强直连连不断,如摸长竿一样的,是阴气偏胜所致,叫做阴结脉。脉象轻浮于上,状如肉汤上的油脂飘浮样的,这是阳气衰微的表现。脉象极其细小,状如蜘蛛丝一般的,这是阴气衰微的征象。脉象绵软无力,前大后细,好象漆汁泻下之状的,这是大失血后血脉空虚的征象。
6、脉搏跳动缓慢,时而一止又复跳的,叫做结脉。脉搏跳动快,时而一止又复跳的,叫做促脉。脉促是阳盛所致,脉结是阴盛所致,这些都是有病的脉象。
7、动脉是阴阳之气相互搏结,脉气不能贯通三部所致。如果寸部出现动脉的,为阳虚不能固外,就要汗出;尺中见动脉的,为阴虚阳乘,就要发热;假如既不汗出,又不发热,而见形寒畏冷的,这是三焦阳气受伤,不能通达于外的缘故。动脉的形态是脉跳快,仅见于关部,上下无头无尾,象豆粒般大小,摇动不定,这就叫动脉。
8、寸部脉浮大而柔软,尺部脉也浮大而柔软,寸脉与尺脉相等同的,这是阴阳之气平和之象,名叫缓脉,是正常人和缓之脉。
9、脉象浮而紧的,叫做弦脉,不过弦脉的形状端直,状如弓弦,按之不移动;而紧脉却形如转紧的绳索,按之移动。二者以此为辨。
10、脉象弦而且大,弦而中取无力,这是阳气衰减的征象;大而中取无力,实即芤脉,是血虚的表现。阳气衰减生寒,血虚则脉芤,弦芤并见,这就叫革脉。妇女如出现此脉,多是流产或崩露下血之后;男子如出现此脉,多有失血或失精的疾患。
11、问:有的病先发寒战,既而汗出,汗后病就随之而愈,这是什么道理呢?答:这种病人脉象浮而紧,当是表证无疑,但重按中空,这又是正气不足的表现。正气不足,欲驱邪外出,势必与邪激争,所以会发寒战。因为脉象浮,是正气驱邪于外,所以应当汗出而愈。假如脉象浮而数,重按不中空,说明正气不虚。正气充盛,足以驱邪,邪气不能与正争,所以仅只汗出,表邪自解,而不会发寒战。
12、问:有的病人不发寒战就自然汗出而病愈,这是什么道理呢?答:这种病人脉象大而浮数,表明正气旺盛,足可驱邪,所以知道不发寒战就可汗出而愈。
13、问:有的病人不发寒战,也不出汗而自行病愈的,是什么道理呢?答:这种病人的脉象必然微弱。这是因为病中曾经发过汗,或经过涌吐,或经过泻下,或曾经失血,以致体内津液亏乏,汗源不足,但是邪气也已衰,此时,只要阴阳能自趋调和的,就能既不发寒战也不出汗而自愈。
14、问:患伤寒三天,脉象浮数而微,病人不发热而身上凉和,这是什么原因呢?答:这是病将解除的征兆,病解的时间,大概在半夜。如果脉浮而病解的,为正气驱邪于外,所以应全身畅汗而病解;脉数而病解的,为胃气旺盛,病人应当能饮食;脉微而病解的,是病邪已衰,所以一定会大汗出而病愈。
15、问:诊察疾病要想知道是否痊愈,应当怎样判断呢?答:如果寸口、关上、尺中三部的脉象大小、浮沉、迟数相等,这是阴阳平和之象。此时,虽然有发热畏寒等症状没有解除,病情似乎较重,也会痊愈。
16、老师说:病人在立夏出现洪大脉,这是夏令本应见的脉象。此时,如果病人出现身体疼痛重者,必须用发汗法治疗;如果第二天身体已经不疼不重了,那就不需要发汗了;如果全身畅汗的,到第二天病就会解除。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立夏季节见脉象洪大,是夏令本脉。脉能应时,表示正气充足,能够顺应时令变化,所以知道病当痊愈。其它季节的脉象也可以类推。
17、问:有些疾病,根据起病的时间,怎样能预知病愈的时间?答:假设半夜得病,第二天中午可以痊愈;中午得病,到了半夜也会好转。这是因为,中午为阳,半夜为阴,阳不和得阴就会调和,所以中午得病半夜就会解除;阴不和得阳也会调和,所以半夜得病,第二天中午可愈。
18、寸口脉浮的为病在表,脉沉的为病在里,脉数的为病在府,脉迟的为病在脏。假如出现迟脉,这就是病在脏。
19、趺阳脉浮而涩,而少阴太溪脉正常的,主病在脾,依理应当腹泻,根据什么知道的呢?如果脉见浮而大的,是气实血虚,现在趺阳脉不是浮大,而是浮而涩,可知是脾胃虚弱,所以
应当腹泻。这里所说的少阴脉正常,是指少阴脉弦而浮,这是少阴经气调和之脉,所以说少阴脉如常。如果少阴脉反见滑而数的,则为邪热内郁,应当出现解脓血大便的症状。
20、寸口脉浮而紧,浮为风邪外受,紧为寒邪外束,浮紧一并出现,为风寒侵表的征象。风邪就会伤卫气,寒邪会伤营气。营气卫气都病,就会出现骨节疼痛,这是风寒袭表,经气不畅所致,所以应当采用发汗法治疗。
21、趺阳脉迟而缓,主胃气调和无病。如果趺阳脉浮而数,浮是胃气受损,数是脾气被扰,这些征象就是脾胃两伤。这并不是脾胃原来虚弱,而是医生误用下法造成的。误下致脾气损伤,营卫之气内陷,故数脉变微,而脉浮仍在。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所以大便硬,得嗳气症减;其脉仍浮,主邪气独留胃中,所以腹中饥饿,却不能消化水谷,潮热,口渴。如果数脉转为迟缓,并与病前脉的至数相同,同时知饥能食,这是脾胃功能恢复正常。如果病人脉数始终不去,为邪热稽留不去,时间久了,就会生恶疮。
22、老师说:病人脉微而涩的,这是医生误治所造成的病变。由于误用峻汗药发汗,致阳气虚弱,又多次用峻泻药攻下,又损伤阴液,致阴阳俱虚,所以病人畏寒,接着又发热,并且发热畏寒没有休止,夏天天气炎热,却想多穿衣服,冬季天气寒冷,却想裸露身体。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阴阳俱损,阳气衰弱就畏寒,阴血不足就要发热。五月的天气正值盛夏,阳气趋表,里阳微弱,不能胜阴寒,所以想多穿衣服;十一月正值冬令,阳气内潜,阴气内弱,不能胜内热,所以胃中烦热,想减衣裸体。此外,病人尺部脉迟涩,更是营血不足的有力证据。
23、脉象浮而大,浮为邪气在表,大为邪实。脉浮而心下硬满,可见两种情况:如果热邪内结成实,而有便硬等证的,当用下法治疗,不可使用发汗法;如果里实未成,病势偏于表,则当先用汗法,不可先攻里,也不可用渗利小便法。因为小便多,津液更伤,大便就会燥结。表证宜汗,如果汗出透,邪随汗泄,就会热退病愈;如果汗出不透,则热不得泄,津液受损,就会导致大便困难。如果出现迟脉,迟脉主寒,攻下法就须慎用了。
24、脉象浮而洪,身上汗出如油,气喘不止,汤水不进,身体麻木不仁,失去知觉,神情忽而安静忽而躁扰,这是频临死亡的脉证。要想知道哪一脏的脏气先绝,可以根据其它症状进行判断。假如汗出头发湿润而又气喘不休的,这是肺气先绝;如果阳热独盛,肤色如烟熏一样,并伴有两目直视摇头的,这是心气先绝;若口唇青紫,四肢震颤、摇动不休的,这是肝气先绝;如果口的周围呈青黑色,冷汗淋漓,皮色泛黄的,这是脾气先绝;如果大小便失禁,言语狂乱,两目直视的,这是肾气先绝。另外,对某一脏来说,又有阴先绝或阳先绝的不同,这可从死后的表现判断。如果阳气先绝、阴气后绝的,这种人死后,身体必发青色;而阴气先绝,阳气后绝的,身体必然出现红色,而且腋下及心窝部仍然温暖。
25、寸口脉浮大无力,浮为阳气虚浮在外,大为中虚有寒,浮大相合,则里寒盛而虚阳外浮,其证属虚。医生却反用攻下之法,这是严重的治疗错误。误下后阳气更虚,里寒更甚,里寒凝滞,
肠道气机受阻,就产生肠鸣,医生却不懂得这个道理,反而使用饮冷水的方法,来发其汗,使得水寒之气相搏结,因此,就发生了气逆噎塞的变证。
26、趺阳脉浮,浮则为虚,虚则胃中不和,胃虚气逆,所以发生气逆而噎塞的症状,如果脉象滑的,为胃虚寒饮内停之象,寒饮上逆,就会出现呃逆。这都是医生误治的过失,他们用治实证的方法治疗虚证,对于空虚之证,反而使用攻逐实邪法来劫迫阴血,致使胃气虚竭。如果脉浮而鼻中干燥的,势必会出现鼻孔出血。
27、凡是脉象浮数的,一般多见于表证,当有发热、畏寒的症状。如果还伴有身体某一部位疼痛,而且饮食和正常人一样,这是局部将患痈肿的表现。
28、脉象浮而迟,颜面发热潮红,同时伴全身发冷颤抖的,到六、七天时,应当汗出而愈。如果没有出汗,反而发热的,那么,病愈的日期就会延迟。这是因为,病人脉象迟,这是里阳不足。里阳衰虚,不能蒸化津液作汗外出,邪郁肌表而不得解,所以发热无汗并必伴皮肤瘙痒,于是,病愈的时间就必然延长。
29、寸口脉三部都呈紧象,寸部脉紧,是雾露等清邪中于上焦,尺部脉紧,是水湿等浊邪中于下焦。由于雾露之邪轻而清,飘浮在上,伤人多伤上焦,故谓之洁,谓之清;水湿之邪重浊而沉,伤人多伤下焦,故谓之浑,谓之浊。清邪伤上伤表,就会出现发热、头痛、项强、腰痛、腿酸等表证;浊邪犯下犯内,就会出现心中寒栗,足膝发凉、大小便失禁等证。这些都是因为表气虚弱,里气不能内守,外邪得以乘虚侵袭所致。无论是病邪乘表虚而外入伤上,或乘里虚内入伤下,均可造成三焦混乱,表里内外不得通调。如果上焦邪气郁滞不通,内热熏灼于上,就会引起口腔和牙龈糜烂。如果中焦不调,就会影响脾胃运化机能,导致胃气上逆,脾失运化,营卫之气的生化和转输受到破坏,营卫之气不能通调,血脉也就不畅了。此时,倘若卫气先得通畅,内郁的邪热随卫气外泄,小便必然黄赤,或经络,或脏腑,凡邪热经过之处,由于邪热熏灼,就会发生痈肿;倘若营阴先得通畅,那么,卫气就会虚弱,阴无所使,卫外不固,外邪得以内入,里气与之抗争,就有打喷嚏、声音混浊难出、咽部梗塞等征象。如果外受的寒气与内在的逆气相搏结而不生热,血被热迫,就会出现大便下血如猪肝色的症状。如果阴阳俱竭,中焦脾气衰败,使体液尽泄于下,下关不固,就会出现大便次数频繁而有后重感,脐腹部拘急绞痛,这时生命就很难保全了。
30、脉寸部和尺部都呈紧象,同时出现鼻塞流涕,用口呼吸,唇口干燥,身体倦曲而卧,足冷、舌苔滑等症,这是表里俱病、虚实混淆,既有寒邪郁闭肌表,又有阳虚里寒。当此之时,治当精思明辨,分清表里之偏重,妥善处置,切勿随意乱投药物。假如病人畏寒发热,有恶心想吐的感觉,这是表寒偏重,病势偏重于表,治宜解表为主,兼顾其里;如果病人腹痛,腹泻,又是里寒偏甚,里证为重为急,治当先救其里,后治其表,或温里解表兼施。病至七、八天后,如果出现微发热而手足转温和的,这是正复邪退、疾病向愈的佳兆;若反而发大热的,这是正衰邪盛、虚阳外越,病就比较难治了。
31、脉寸关尺三部都紧,并出现呕吐,腹泻,是寒邪内盛之象。如果脉紧不解的,知邪气仍盛,其病未解;如果紧脉已消,脉转和缓的,是阳复阴退之象,其病将要解除。如果脉象由紧转迟,到了六七天,不想吃东西,这是续发水饮内停之病,其病未解;如果食欲恢复正常的,是中阳恢复,水饮得去之兆,其病向愈。病至六七天后,如果寸口、趺阳、少阴三处脉都至数如常,同时出现心烦厉害、牙关紧咬不能说话、手足躁扰不安,这是正邪交争、病邪将退的佳兆;如果病人脉象调和如常,出现心烦异常、眼胞微肿、目黄的,也是病将愈的征象。
32、脉象浮而数,是风邪伤表的脉证。浮为风邪在表,数为卫阳不足。风属阳邪,阳盛于表,故而发热;卫阳不足,不能温分肉,所以畏寒。卫阳不足,复为风寒所束,所以身体就象冷水浇洒一样怕冷。
33、脉象浮而滑,浮主热在外,滑主邪气盛,浮滑脉并见,为阳热亢盛之象。如果病人的脉象由浮滑转为数疾,并见发热、汗出而不解的,这是阳热亢盛至极,气血运行失去常度,阴液行将枯竭,病情险恶。
34、伤寒病,咳喘气逆,若见脉形散乱无根、以及大骨陷下等形损之证的,是元气将散、脏气将绝的表现,属于死证。
平脉法第二
1、问:人的脉象有寸关尺三部,是阴阳相互依存、维系的反映。脉的搏动与营卫气血及肺气密切相关。在人体内,营卫气血随呼吸出入、气息的活动而循环上下、敷布周身,故有脉的跳动。人与天地相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势必产生影响,故脉随四时而有变化,呈现多种多样的形态。例如春天脉象弦,秋天脉象浮,冬天脉象沉,夏天脉象洪。同时,病人的脉象,有大小的区别,即使在一个时间内,也往往变化不定。此外,尺部和寸部脉象可参差不齐,或见短脉,或见长脉;上部和下部的脉象可以不一,有的有脉搏存在,有的脉搏消失。并且,人一生病脉搏就会发生变化,或见脉搏跳的快,或见脉搏跳的慢,或见脉浮,或见脉沉。这些都容易使人心迷意惑,动辄就丢掉纲领,请老师详加陈述,以便清楚明白。老师答:你所问的,正是医道中的根本问题。脉有三部,就是寸关尺。营卫气血的流行,如尺之量长短,秤之称轻重,准确无误。所以肾脉沉,心脉洪,肺脉浮,肝脉弦,这是各脏正常的本脉,不会有丝毫差错。随呼吸出入,人体营卫之气流行,按漏刻时间循环周身。漏刻中水下二刻,则循环一周。因此,按寸口之脉,就可察人体虚实,观病情的变化,明阴阳的偏盛偏衰。如果感受风邪,则脉象浮虚,感受寒邪则脉象牢坚,沉伏之脉主水饮停蓄,急弦之脉是支饮为害,动脉主痛,数脉主热甚。假如脉与病症不相对应,必须了解变化的根源。寸关尺三部的脉象不同,疾病也就相异。脉搏太过是病态,不及也是病态。总之,邪气不是空无所见的,如果穷究其源,必能找到病变根本。因此,必须审查病在表在里,分辨在上焦、中焦、还是下焦,明确邪气所侵犯的部位,诊查推断脏腑的盛衰。如果掌握这些,就会有独到、高超的见解。为此,分条记述如后,以传给有知识的人。
2、老师说:脉随呼吸之气的出入而行。初按脉搏时,其脉来的快,去的慢,这是因为呼吸之气呼出的快吸进的慢,叫做内虚外实。初按脉时,其脉来的慢,去的快,这是因为呼吸之气呼出的慢吸进的快,名叫内实外虚。
3、问:高明的医生,通过察颜观色就能知道病情,一般的医生,通过问诊就能知道病情,水平低下的医生通过诊脉才能知道病情,请老师给以指教。老师答:假如病人家属来请医生时说,病人发热厉害,身体疼痛,却能自然安睡。到病家后诊病人的脉为沉而迟,知道疾病将要痊愈。根据什么知道的呢?这是因为,患者发热、身体疼痛,是表证之见症,表证脉应浮大,现在脉反见沉迟,为表证而得里脉,由此可知邪气已衰,疾病将要痊愈。假如病人诉腹部突然疼痛,却能安然自坐,切其脉为浮大,也可知道疾病将愈。根据什么知道的呢?这是因为,患者腹内疼痛,是病在里,里有病脉应当沉而细,现脉浮大,是阴证而见阳脉,为正复邪退之兆,所以知道疾病将愈。
4、老师说:病人家属来请医生时说,病人发热很厉害。第二天医生到了病家,见病人朝墙安然入睡,这是热已经退了。此时,即使脉象还未趋调和,也可以断言疾病已经痊愈。假如病人朝墙而睡,医生来后,并不惊坐而起,却盯着医生,说话吞吐支吾、欲言又止,给他诊查时,却吞咽唾液,这是病人假装生病。假如病人的脉象正常,医生就可故意说这个病很重,应当服涌吐药及泻下药,并须针刺、艾灸数十、数百个穴位,以吓唬病人,这样才能痊愈。
5、医生诊脉时,病人打哈欠的,这是没有病。医生诊脉时,病人呻吟的,这是有病。如果说话迟钝不灵活的,是风病;摇头说话的,是里有疼痛的病症;行动迟缓的,是筋脉强急的病变;俯伏而坐的,是短气;不能正坐的,是腰痛;双手护腹,好象怀抱鸡蛋不肯放手,惧怕人触碰的,这是脘腹疼痛。
6、老师说:伏气这种病,必须时时留意观察,注意及时发现病人,以便尽早治疗。假如过去确有邪气内伏,就应该及早诊查。如果脉象微弱的,就会出现咽喉疼痛剧烈,好象创伤一样,这不是喉痹证。病人说:咽喉的确疼痛。虽然如此,现在又想腹泻。
7、问:人在恐惧惊怕的时候,脉的形态怎么样?老师答:脉形好象用手指按丝线,纤细而连贯,同时,病人的面部失色而显苍白。
8、问:人如果不饮水,以致津液亏虚,脉的表现怎么样?老师答;脉象涩,并见唇、口干燥。
9、问:人羞愧时,脉的表现怎么样?老师答:脉象浮,并见面色忽红忽白。
10、问:《难经》说:脉有三菽重、六菽重的,是怎么回事?老师答:医生用手指按脉,如三粒小豆一样的重量就能切得脉搏的,是肺气之脉;如六粒小豆一样的重量而切得脉搏的,是心气之脉;如九粒小豆一样的重量而切得脉搏的,是脾气之脉;如十二粒小豆的重量而切得脉搏的,是肝气之脉;重按至骨始得脉搏的,是肾气之脉。假如病人腹泻,寸关尺均摸不到脉搏,但尺部
时而出现脉微微搏动,随呼吸而至的,这是肾气尚未竭绝;如果出现一息而脉二至的损脉,则是难治之证。
11、问:脉象有相互乘侮、有纵横、有顺逆,讲的是什么呢?老师答:四时各有平脉,五脏之气与之相应,所以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之脉。如果五脏之气相乘相克,则为病脉。其中,如果脏腑之气相乘,克其所胜的,例如夏令脉应洪,反见沉脉,是肾水乘心火;春季脉应弦,反见浮脉的,是肺金乘肝木,这些就叫纵。如果脏腑之气反侮,反乘其不胜的,例如冬季脉应沉,反见洪脉的,是心火反侮肾水;秋令脉当浮,反见弦脉的,是肝木反侮肺金,这些就叫横。如果秋令反见沉脉,是肾水乘肺金;春季反见洪脉,是心火乘肝木,这些是子气克母,名叫逆。如果冬令反见浮脉,是肺金乘肾水;夏令反见弦脉,是肝木乘心火,这些是母气乘子,名叫顺。
12、问:脉象中有邪气伤人的病脉,是怎么回事?老师答:脉象中有弦、紧、浮、滑、沉、涩,这六种脉象就是邪气伤人所致的病脉,是邪气侵害各经脉所致病变的反映。
13、问:脉象中有灾怪,是怎么回事?老师答:假如有一个病人,既有太阳之脉,又有太阳之证,脉与证相应,于是制作汤药治疗,待到服药后约一顿饭左右的时间,病人突然出现剧烈呕吐,或者严重腹泻,并见腹中疼痛。而医生就诊时没有这些见症,是现在才发生的意外变化,这就叫灾怪。又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呕吐、腹泻?老师答:可能是以前服的其它药,现在才发生作用,所以引起了呕吐、腹泻等症,产生了意外变化。
14、问:东方肝脉,它的表现怎么样?老师答:肝,属木,又叫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的平脉,如果肝病而见濡弱之脉,示疾病将愈。假如为单纯弦脉的,预后不良。为什么呢?因为其脉如弓弦一样直,这是肝脏损伤,所以知道预后不良。
15、南方心脉,它的表现怎么样?老师答:心属火,又叫少阴,其脉洪大而
长,是心的平脉。心病而见洪大脉,是疾病将愈。假如脉象来时微弱去时大,这是反常的现象,叫做“反”,主病在里。如果脉来时小而去时大,这叫“覆”,主病在表。如果脉浮取而微来时小的,就会出现汗出。如果脉沉取微而去时大的,则会出现关格不通,没有小便。此时,倘若头部无汗的,其病尚可以治疗;倘若有汗的,属于死候。
16、西方肺脉,它的表现怎么样?老师答:肺属金,又叫太阴,其脉如毛之浮,是肺的平脉。如果肺病而见此脉,或见缓迟的,是疾病将愈。如果出现数脉的,那么疾病就将增剧。为什么呢?脉数,主南方火邪盛,火克西方金,就会形成痈肿,是难治之证。
17、问:二月见毛浮脉,根据什么断言到秋天就会死亡?老师答:二月期间,脉象应当濡弱,反而出现毛浮(如毛之浮),所以知道到冬天会死。二月是肝气当令的时候,肝属木,脉应濡弱,却反而
见毛浮脉,毛浮是肺脉,肺属金,金来克木,所以知道到秋天就会死亡。其它各季的脉象都可依此类推。
18、老师说:给肥胖人诊脉,如果脉浮,应当寻求致浮的原因;为瘦弱人诊脉,如果脉沉,应当查找致沉的根源。这是因为,肥胖人脉象本应当沉,现反而见浮;瘦弱人脉象本应浮,现反而见沉,都是反常之脉,所以应当查找原因。
19、老师说:寸脉下不及关,是阳绝于上;尺脉上不达关,是阴绝于下,这都是不治之候,必死无疑。如果要预测病人的死期,可以根据月令季节与疾病相克的规律来推算。
20、老师说:脉象有病而外形无病的,叫做行尸,是脏腑生气已竭的表现,如果突然昏眩仆倒不省人事的,就会夭折而死亡。如果外形病而脉象正常的,叫做内虚,这是缺乏水谷之气所致,虽然身体困苦,也无危害。
21、问:脉来大而盛,又忽然沉下,象转珠一样的,叫做滑脉,这是什么意思?老师答:沉脉是少阴纯阴之象,脉大而盛是阳明正阳之象。少阴为先天之本,阳明是后天之本,阳明少阴两相结合,则气血充盈,流行疾急,所以脉滑,而其关尺脉必自然相平。如果关脉不平而微沉的,是阳明里实未甚,则饮食尚可;如果尺脉不平而微浮紧的,这是少阴阴盛,病人一定会出现两大腿内侧出汗、阴部潮湿的症状。
22、问:我曾被人问难,紧脉是怎样产生的?老师答:假如发汗太过,或者催吐,导致肺脏虚寒,可致紧脉;假如咳嗽的病人,因喝冷水,致寒饮内停,也能产生紧脉;如果患虚寒腹泻,因胃中虚寒,同样可致紧脉。
23、寸口卫气过盛的,叫高;营气过盛的,叫章;营卫之气均盛的,名叫纲。卫气弱的叫惵;营气弱的叫卑;营卫之气均弱的,名叫损。卫气调和的,名叫缓;营气调和的,名叫迟;营卫之气均调和的,名叫沉。
24、寸口脉缓而迟,缓脉是卫气调和之象,卫气充盛于外,所以其人皮肤颜色鲜明,有光泽,声音清晰高亢,毛发生长旺盛;迟脉为营卫调和之象,营血盛于内,所以其人骨髓生长,血脉充盛,肌肉丰腴结实。阴阳相互促进,营卫之气流通,刚柔相济,所以身体强壮无病。
25、趺阳脉滑而紧,滑主胃有实邪,紧主脾有实邪。脾胃之邪相互搏击,各持其强,自相伤害,这就好象用手握住刀口,因而产生创伤。
26、寸口脉浮而大,浮主正气虚,大主邪气实。浮大脉见于尺部的,是正虚于下,邪气关闭下焦,而致小便不通,这就叫“关”;浮大脉见于寸部的,是正虚于上,邪气格拒上焦,所以吐逆,这就叫“格”。
27、趺阳脉伏而涩,伏为中焦壅塞,水谷不化,所以吐逆;涩为脏气内结,脾虚不运,所以饮食不能入口,这也叫关格。
28、脉象浮而大,浮是感受风邪,大是邪气盛。风邪与正气相互搏结,轻的邪犯肌表而出现皮肤出疹,身体搔痒、名叫泄风;重的风邪久羁不去,皮肤溃烂结痂,而形成痂癞。
29、寸口脉弱而迟,弱是卫气虚弱,迟是营中有寒。营是血,血中受寒就发热;卫是气,气不足就会出现胃脘痞满,虽感觉饥饿却不能饮食。
30、趺阳脉大而紧,脉大为虚,紧为寒盛,正虚而阴寒邪甚,应当见腹泻等症,治疗较为困难。
31、寸口脉弱而缓,弱主阳气不足,运化不及;缓主胃中谷气有余,饮食停滞,所以出现嗳气、吞酸、饮食不下、胸脘满闷的症状。
32、趺阳脉浮而紧,浮为气虚,紧为寒甚,气虚则腹部胀满,寒甚则腹中绞痛。气虚寒甚相合,就会出现肠鸣,腹中气机转动,气机一转动则胸膈壅滞之气得以下行。如果少阴脉不现的,是虚寒之气结于下焦,可致外阴部肿大而疼痛。
33、寸口脉微而涩,微是卫气虚运行不力,涩是营阴不足。卫虚而营不足,营卫不能相互协调,三焦失去依靠,就会导致身体麻痹不仁。营气不足,筋脉失养,则身体疼痛剧烈、口难说话;卫气虚弱,不能卫外,则怕冷、呵欠连连。营卫俱虚,三焦失养,不能各司其职,上焦失职,则嗳气吞酸;中焦失职,则不能消化饮食;下焦失职,则大小便失禁。
34、趺阳脉沉而数,沉主邪实于里,数主热,热能消化水谷,治疗较易。如果脉不沉数而沉紧,为里寒甚,属难治之候。
35、寸口脉微而涩,微主卫气虚,涩主营气不足。卫气虚弱,则面色萎黄;营气不足,则面色发青。营好比树根,卫好比枝叶,营卫俱虚,则根本枝叶皆枯萎,所以出现畏寒战栗、咳嗽气逆、唾吐腥臭脓血及涎沫。
36、趺阳脉浮而芤,浮主卫气虚,芤主营气伤,营卫之气衰微,不能充养形体,所以身体消瘦、皮肤粗糙,甚至皮肤干燥成鳞甲之状。
37、寸口脉微而缓,微为卫气不足,不能固外,则肌腠空虚;缓是胃气有余,胃气充盛则能消化饮食、吸取水分。饮食入胃,才能生成营卫,运行于脉道;水分经胃的吸收,输送于经脉,才有血液的生成。营气虽盛而卫气弱,外则不能固护肌表,内则不能固其血,就会产生血崩之证。
伤寒论白话版,简单,易懂,值得收藏!(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猜你喜欢
2025年一句话的经典语录汇编88句
7页
2025年国家电网招聘之电网计算机考试题库及答..
159页
2025年县乡教师选调考试《教师职业道德》题库..
51页
内含报酬率求解的一种计算机方法—牛顿迭代法..
2页
小学生自我介绍男生版
7页
2025年表示声音的经典词语(集锦6篇)
9页
2025年一句暖心的生日祝福语合集81句
7页
2025年国家电网招聘之电网计算机考试题库附完..
161页
2025年国家电网招聘之电网计算机考试题库附参..
159页
2025年国家电网招聘之电网计算机考试题库附完..
159页
2025年县乡教师选调考试《教师职业道德》题库..
52页
2025年国家电网招聘之电网计算机考试题库含答..
160页
2025年国家电网招聘之电网计算机考试题库带答..
160页
2025年一分钟自我介绍篇(荐)
10页
2025年国家电网招聘之经济学类考试题库含完整..
79页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页数
:
18
收藏数
:
0
收藏
顶次数
:
0
顶
上传人
:
鼠标
文件大小
:
180 KB
时间
:
2023-05-04
相关标签
伤寒论心得
伤寒论论文
伤寒论文
伤寒论学习心得
伤寒论读书心得
伤寒论心得体会
监管人员问题查摆
监区问题查摆
监狱党员问题查摆
监狱党支部纠四风问题查摆
医学现状与发展
医学研究方法
预防医学、卫生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骨科学
儿科学
肿瘤学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眼科学
口腔科学
外国民族医学
特种医学
药学
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
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课件
心理学书籍
重症医学
针灸学
麻醉学
康复医学
检验医学
护理学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教育
病毒学
神经内外科
烧伤科
医学影像
最近更新
哈尔滨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选型与风险..
品管圈活动实际应用于提升医学装备管理质量..
2025年语文园地四(共10篇)
2025年中职生求职信4篇
2025年构建营销体系知识分析
2025年话题选择作文小学生(共13篇)
含硼铸铁干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含油凝结水处理技术在炼油厂的应用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
同时脱硝脱汞催化剂研究进展
2025年中秋节简单文案
2025年中秋节祝福朋友圈文案70句
2025年诗词比赛主持词小学(共17篇)
台风路径突变的个例研究
2025年诗歌琅琊溪参考答案(共10篇)
2025年中秋感悟作文篇
变速箱壳体开裂问题研究与对策
2025年中班科学按取物和点数教案(通用篇)..
2025年中班教师寄语集合
2025年试用期不买社保-!(通用6篇)
2025年试析中国戏曲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论文..
2025年春季“开学第一课”活动计划
2024年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
以租抵债合同
2025年度6S最新教材6S精益推行手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活动手册答案
2022年05月苏州市相城区卫健系统公开招聘21..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农民工工资投诉管理机制
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在线
客服
微信
客服
意见
反馈
手机
查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