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维稳,功夫在诗外.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维稳,功夫在诗外
维稳成本

回顾2010年,围绕具有中国特色的“维稳”问题的焦点事件让人格外夺目。在迎来2011新一年的时候,一则“退休副省级官员带村民上访”的新闻引起社会关注。根据公开的报道内容看,这个事例可以用来解析2010年的一些显著特点。这些特点有可能在2011年会进一步显现。
首先,上访,尤其是进京上访已经走到了自己的反面,更多的是一个共输的结果。不法公司通过遣返进京上访人员牟利;有的“钉子户”炮打拆迁队,有的则“进京自首”,因为不信任当地警方;某地省政府门前,政府工作人员“误打”厅长夫人,背后隐藏着“如果不是误打”的惨烈事实。如此等等。
而在最新的这个事件中,带村民上访的副省级官员也被人威胁“小心灭口”。也就是说,民众的上访预期和政府预防群访、重访与越级访之间,民众的上访和某些利益集团之间已经形成尖锐的矛盾。这个死结不解开,人们对“维稳”没有多大的信心。
其次,一些农村基层矛盾在某些方面有严重化的趋势,集中体现在拆迁和征地上,特别是在落后地区或者发达地区的落后区域。除了发展经济的GDP冲动外,主要是因为土地财政在向基层渗透,地方任意扩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目的是拿农村和农民的土地打主意,多拿建设用地指标,因此“被上楼”现象层出不穷。其中自然也就有大量安置不到位的矛盾出现。
而且,因为日益积累的财政风险和日益增加的支出需要,地方对于农村土地的渴望会日益强烈,农村基层围绕土地拆迁矛盾也就会更加严重。如果没有包括财税体制改革在内的改革措施,这方面的矛盾会在相当时间内处于高发态势。
如果将“退休副省级官员带村民上访”的两个主要特点延伸来看,2010年关于维稳成本高昂的讨论就可以看得更清楚。比如说,警力支出的增加就不能笼统算做维稳成本。
维稳成本高昂,很多体现在已经开始变异的旧的利益博弈方式带来的成本。这种怪圈实际上是这样的图景:拆迁和征地涉及民众的安身立命之本,而地方的土地财政则是相当饥渴,利益冲突当然就非常尖锐。地方政府既是利益冲突的当事人,又是维稳的被问责对象和执行力量,信访大多数最终还是要放到地方上解决,结果不言而喻。

联系到2010年出现的劳资矛盾、环境侵害带来的群体性事件,那么就可以看出:维稳视野里面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已经比较多地集中在民众的核心权利上面,包括财产权、健康权和体面劳动等。对于不同权利,维稳成本和维稳怪圈问题表现会不一样。比如说,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环境污染问题就会大面积出现,环保运动就会兴起。虽然会有环境侵害带来的群体性事件发生,但环保运动作为社会集体行动的一种也会制度化,环保民间组织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就是明证。这个时候,相对于维稳成本,环境治理的成本才是大问题。
而2010年劳资矛盾的核心原因是新兴产业工人主体的代际更替,80后90后农民工的主导地位的出现。据研究,他们并不像一些国企工人那样要求“主人翁”的权利,也不像第一代农民工那样能够逆来顺受。真正恶性事件的发生,或者是因为企业的组织文化出了问题,或者是类似恶意欠薪这样的事情发生。现在所看到的劳资矛盾带来的停工事件,只要有了完善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也不会存在维稳成本和维稳怪圈问题。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比如用工荒也自然逼迫改善劳工待遇。

当然,如果这些需要建立的制度迟迟不能建立和有效运转,那么也很容易堕入

维稳,功夫在诗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83252951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7-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