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统计外的1亿人涨工资
苏海南先生长期致力于同民收入分配和劳动力市场薪酬研究。过去多年,由他分别主笔或主持起草了《全民所有制企业工资总额管理暂行规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企业最低工资规定》、《关于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三方机制的通知》等一系列规章、政策文件,为中国构建一个完善的工资收入分配体系做了不懈工作。目前他是参与《工资条例》起草的研究小组成员之一。
3月15日,苏海南先生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受本刊专访,向记者梳理了中国社会目前存在的收入分配格局,并就工资增长缓慢以及涨工资的议题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和释疑。
未统计的1亿人
《南风窗》:据您研究,中国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工资收入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增长状况?劳动力价格有出现明显增长吗
?
苏海南:从均工资增长幅度年均大概在12%左右。这个数据里面,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增长幅度比较高。在企业里面,大概也有10%左右的增长,不会低于物价增长水平。
《南风窗》:既是这样,为什么还有很多人不曾发现自己的工资有过增长?
苏海南:这和现有的统计办法和结果有关。,,也就是说,有1亿人的工资水平及其增长情况没有被纳入统计范围之内。
现在被纳入统计范围的,主要是周有规模以上企业和其他类型的大型企、事业单位。私营企业、规模以下企业等尚未纳入统计范围,其工资增长情况目前还没有一个全面且权威的统计数据,他们的工资增长状况到底怎么样,现在还不能得出权威的量化分析的结论。
《南风窗》:也就是说,中处于未知状态?
苏海南:当然,从劳动报酬比重等可以做相关分析。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比重的统计口径可能要比工资统计口径大一些,但从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比重的变动情况,可以大体推测全部工薪劳动者工资水平的变动情况。
1995年到1999年,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比重保持在53%至54%之间。根据2002年以后的数据来看,每年大概以两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由此可以看到,虽然就平均工资增长而言,统计范围之内的水平并不显慢,但从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比重数据来看,未纳入统计范围的那一部分人工资增长是很慢的。也就是说,虽然有1亿多人平均工资增长比较快,但2亿人工资增长水平总的来看在下降,这肯定是因为没有纳入工资增长统计的那1亿人增长缓慢所致,这是一个基本判断。
《南风窗》:还有其他评估方法吗?
苏海南:还可以从行业群体的工资水平来分析,这些年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资水平处于低增长状态。1995到2006年,制造业占所有行业平均工资的比例从原来的94%降到85%。一般来说,制造业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是一个标杆行业,起码会等于或略高于全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但在我们,这不是一个正常现象。
而建筑业,以及住宿业、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劳动密集型、竞争充分的行业,平均工资更低,增长更慢,只相当于所有行业平均工资水平的75%左右。金融、电力、交通运输业的工资增长水平较高,。
特
让统计外的1亿人涨工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