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东北亚的东北
吉林珲春的区位优势无可替代:地处中、俄、朝三国接壤处,图们江由此人海,15公里之外,日本海举目在望。自从1990年代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倡议多国联合开发图们江三角地带,东北就在寻找通往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道路,至今却仍然在半途。
一纸“大图们江计划”即将浮出水面。有充分的信息显示,中央政府已准备将吉林省长春市及其以东数百公里地域纳入该项计划,使之成为图们江区域开发开放的先导区。此举意在提升东北沿边地区的国际合作与对外开放战略,助东北地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图们江发端于长白山,经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辖下的珲春市注入日本海。不久之后,这个位于图们江下游的边境城市将迎来又一次沸腾。上一次是在1990年代初。中央政府当时批准它成为4个开放边境城市之一。投资者一时蜂拥而至。
那时,地缘优势令狂热的人们相信它将迅速崛起:在其东部境内一个名叫防川的小村庄边上,是中、俄、朝三国领土接壤处。图们江穿境而过,滚滚东去。
15公里之外,日本海举目在望。
珲春没有崛起。17年过去了,它现在依然只是一座边境小城。中国南部沿海早期因对外开放而起飞的所有重要城市的辉煌,对这里而言都是梦幻泡影,可望不可即。
“珲春发不发展,主要还得看国家高层”――假使图们江规划一旦确定,地方官员预计会在当地形成一次开发热潮。眼下他们正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此事。
“每年都望眼欲穿,1992年开发时就这样了,”珲春市委宣传部一位官员说,“这么多年,一代又一代人,我们就是这样自己争取,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政策。”
出海权短板
珲春所处位置是东北亚腹地,也是中国大陆距环日本海域最近的一个地点。这是一个资源富足区域,堪称全球最大且是尚未全面开发的资源处女地。世界最发达经济体之中的韩国、日本与中国遥相呼应。对于整个东北来说,出图们江入日本海的出口如若贯通,珲春成为东北亚物流、贸易集散中心亦不是没有可能。
“这个区域的发展太重要了,”珲春市政协秘书长吴维富说,“世界经济正加速向东北亚倾斜,美国、欧洲的空间饱和了,资源消耗也差不多了,现在要向这边发展。”
但是,受防川以东约15公里俄罗斯领土的阻隔,中国鞭长莫及。由于图们江下游是俄、朝界河,中国船只无法直接出图们江口人海。珲春的对外开放通道没有了。
天气晴好的时候,登上防川边防军队驻地的望海阁,放眼周边,是一片苍翠平原。这里位处中国雄鸡版图上的鸡喙部分。它像一枚尖尖的楔子,深深嵌入俄朝边境,左边是俄国领土,右边是朝鲜领土。中国人只能到此止步,徒自吁叹。
望海阁上,珲春市的官员不由为此抱憾。
“可惜了……这15公里就像中国被人扼制住了咽喉。”
1980年代逐步开放以来,珲春一直为不能经由此地顺畅进入日本海而苦恼。珲春的区位优势几乎无可取代。三国相连、五国相通(包括蒙古、韩国),如果中国船只能够由此地顺畅出海,以珲春为核心的东北亚各国物流网络将被激活。历史不能假设,但倘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方公里土地(内含防川之外15公里),包括珲春在内整个东北部将不会如今日这般对外裹足不前。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吉林将军管辖的区域,海岸线是各行省中最长的。”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刘信君对本刊记者说,吉林边境那时候直接面向日本海和黄海,“二次战争之后,全部失掉了,连出海口都没有了。”
事实上,《中俄北京条约》当时并未对中国的图们江出海权进行严格限制,条约署明,这一地带“仍准由中国人照常渔猎”,亦即两国共用。1937年日俄在防川地区进行了一次战争,日军封锁了图们江口,埋人木桩和水雷。中国出海权中断。不过直到今天,俄罗斯都承认这个条约的有效性,但影响中国恢复行使出海权的最大障碍出在了朝鲜一方。
1992年,中韩建交。中共珲春市委办公室副主任、珲春市图们江区域开发研究室主任李世春说,那时候朝鲜就经常不配合中国了。
李世春认为,出海权本来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只要中国与俄、朝协商到位,中国船只就可以出海捕鱼作业。1990年,当地就组织过一次出海试航,十分顺利。
第二次出海考察,俄罗斯方面表示没有问题。但朝鲜态度模糊起来,“说那条约是你们和俄国签的,要想通航,咱们得商量。那行啊,就坐下来商量呗,可他们说没时间。不跟你商量。”
李世春等官员谈及此事无不喟然叹息。他们介绍,朝鲜不仅不愿意坐下来谈,还在图们江里钉了很多木桩,下了很多石头,“我们觉得有些事儿对双方都有利,他就不干。”
珲春开发开放的压力越来越大。假如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取得突破,有可能要丧失东北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主导权。地方官员强调,珲春这个图们江区域核心点只能走出去才会“活”起来,但现在它被装进了口袋底。
吴维富说,“在打造东北亚经济圈的过程当
通往东北亚的东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