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河中下游分界区域河道变迁考论.pdf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 10卷
第 5期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8年 9月


10
No. 5 JOURNAL OF HUANGHE S& T UNIVERS ITY Sep. 2008
黄河中下游分界区域河道变迁考论


(河南黄河河务局, 河南郑州 450003)

要: 对有关文献资料分析研究证明, 黄河中下游分界区域的河道变迁与该区域河道右岸山体的塌退、直至弥灭, 密切相
关; 而右岸山体的弥灭, 则是人工凿渠通漕和河水淘蚀双重作用的结果。因此, 研究黄河河道变迁, 对于黄河的治理开发至关重
要。
关键词: 黄河; 中下游分界区域; 变迁
中图分类号: K928
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424( 2008) 05-0053-03
关于黄河中下游分界, 有多种说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内的多个新石器时期遗址, 如草亭遗址(位于北郭附近)、东
说法有两种: 一是高校教材
中国自然地理
所指, 河南
孟石寺遗址、商村遗址(位于圪垱店附近, 有汤帝庙和汤帝陵遗
津以下为下游
; 一是黄河水利委员会的观点, 即
黄河自河存)、邸郃遗址( 位于圪垱店东。据乾隆二十一年
武陟县
口镇至河南郑州市的桃花峪为中游
。笔者认为, 后一说法志
载:
县东邸郃镇及商村北, 旧堤尚存, 称汤王堤
较为信实。
[ 4]附录)等, 都应位处远古黄河的岸边, 为
山经河
、禹
通过对历史地理的分析, 黄河中下游分界区域是指荥阳河故道的存在提供有力的佐证。而在今武陟县东中心线上,
至酸枣( 在今延津县)的古黄河河道, 即今郑州荥阳市至惠济有一条古村落带(包括木栾店、马曲、大城、圪垱店、商村、邸
区河段。它涉及的范围大致包括今郑州的荥阳市、惠济区, 阁), 正好位于今黄河下游左岸最古老的堤防
古阳堤一
焦作的武陟县, 以及新乡的获嘉县和原阳县等沿河地域。依线。据
黄河水利史述要

河南黄河志
记载, 古阳堤为汉
据文献记载, 历史上的黄河河道在该区域并不像现在这样呈堤, 起自河南武陟白马泉, 经获嘉、新乡、卫辉、滑县、浚县、内
东西走向, 而是受右岸山体阻挡, 由此折向东北。现今较为黄, 入河北大名, 又经馆陶、临清至德州北止, 长达数百公里。
顺直的河道, 是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一步一步演变而又据黄河水利委员会 1984年调查, 古阳堤现仅存残堤七处,
来的, 并对黄河下游的河道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难觅其形[ 2]62。
那么, 黄河中下游分界区域的河道变迁是如何发生、发由
山经河
到禹河, 与发生在距今 4000年前后的一次
展的呢? 这正是本文要论及的。大的自然灾害密切相关。研究自然史的学者证实, 4000年前
一、
山经河
和禹河中下游分界区域的河道走向确实曾有过一次自然灾害集中爆发的异常期, 即在短短的一
据有关专家、学者的分析研究, 在西汉故道形成前, 今荥二百年间, 持续严寒、特大地震, 以及百年不遇水灾、旱灾频
阳、武陟以下黄河故道有山经故道和禹河故道。频发生。这次自然灾害异常期, 被史学界称为夏禹宇宙期。
谭其骧认为, 禹河和
山经河
在河北深县以上故道线路其中, 最为严重的

黄河中下游分界区域河道变迁考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whan100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4-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