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山西帝尧文化区——尧帝陵】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山西帝尧文化区——尧帝陵】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位于临汾市尧都区大阳镇的尧帝陵,是山西帝尧文化区重要组成部分。尧帝的陵寝及陵前建筑的历史是非常久远,最早可以找到的修葺记载是从唐代开始的,唐,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2007年临汾市和尧都区两级政府对尧陵进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复。尧帝陵是明代格局清代建筑风格。1986年被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尧帝陵包含两部分:尧帝拜谒区和尧帝祭祀区。
摄影:李航
来到拜谒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着“神林”的石头,据《临汾县志·古迹记》:“﹝陶唐氏 陵在城东七十里,﹞土人谓之神林,又谓之神临。陵高一百五十尺,广二百餘步,旁皆山石,惟此地为平土,深丈餘。其庙正殿三间,廡十间。山后有河一道。有金泰和二年碑记。”
摄影:李航
门楣上“尧帝陵”三个字为中国著名书法大家欧阳中石先生所题写,大门两侧抱柱联曰:“万世永尊功德留垂人共仰,四时长祀心香捧定我还来。”道不尽后人对帝尧的敬仰之心。
景区大门面阔五间,为双檐歇山顶。山门两旁有两座对称双檐的凉亭,每座亭子的面积亦显阔绰;靠近山门的两侧又分列两座高达三米的汉白玉石刻独角兽,怒目圆睁,口阔蹄壮,雕刻简洁,极具威严之霸气。
摄影:李航
摄影:李航
迈入尧帝陵景区大门,向前而望的两座对称建筑便是阙楼了。拾阶而上,一座高大的尧帝金属雕像巍然屹立,尧帝衣袍飘飘,凝视前方,给人一种不怒自威,气场夺人之感。游客由此转向旁边一条长长的石板甬道,甬道两旁绿植茂密,青翠欲滴,与周边的山色相映,漫步其间,置身大自然的怀抱,令人心旷神怡。
沿甬道行至陵前广场,广场之南紧靠山崖砌有琉璃赤龙影壁,中间一条火红的巨龙在云雾中上下翻飞,两旁嵌有关于帝尧的史书文字记载。行人至此观赏,对帝尧的身世功绩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摄影:乔滨
站在赤龙壁下北望,广场与尧陵之间有唐尧桥横跨涝河将两者紧密相连。桥南建了一座牌坊,前摆石制香案,表示祭祖之意,牌坊系汉白玉制作,柱体仿华表样式,雕工精细,正中匾额篆书“四海同宗”,两旁分题“寻亲”“祭祖”。
摄影:李航
站在唐尧桥南岸向北眺望,远处山丘上郁郁葱葱、古木参天之地即是尧帝的陵墓。透过牌坊,远远地可以看见尧帝陵山门。山门为琉璃彩瓦双坡硬山顶建筑,下层门厅过道幽深,那两个圆型的窗洞好似炯目深邃,让人浮想联翩。
摄影:李航
山门前左右分别矗立两座墓表,想是追颂帝尧当年倡立“诽谤木”之意。门前有副对联,上书“三皇五帝陵居首,百世千秋泽流长。”走过唐尧桥再回望,竟发现此处地形真可谓得天独厚,风水极佳之宝地。在它的左边为黄土山丘,右侧为白石山峦,涝河像一条玉带般将尧帝陵环绕。
摄影:李航
轻轻推开沉重的山门,迎面是一座木构牌坊,绿檐灰瓦,结构独特,被称做仪门,牌坊正中匾额南书“平章百姓”,北书“协和万邦”,牌坊上布满了雕有各式花鸟虫兽的精美木雕。此木构牌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斗拱叠加11层,为全国木质斗拱中稀珍文物。这座巧夺天工的建筑,顿时就让人眼前一亮。
山西帝尧文化区——尧帝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