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控拦截”在珊瑚海
澳大利亚外长唐纳说得明白,尽管“安全扩散计划”“并不是针对哪一个国家的,但是它跟政府对朝鲜的关注及其核武器计划有关”。
9月13日,天刚蒙蒙亮,多国空军的侦察机在澳大利亚附近的珊瑚海海面上发现一艘挂着日本旗的商船,有情报显示该船上可能载有“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的物质”。澳大利亚、美国、法国、日本四国海军和执法机构随即展开追逐。日本海上保安厅在公海上发出登船检查命令,并成功登船控制了“可疑船只”……
这是日前由澳大利亚主持的“太平洋保卫者”演习的场景。参加演习的有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号”驱逐舰、“波特尼湾号”快艇和“海岸观察者”侦察机,美国的“科蒂斯号”驱逐舰和海岸警卫队的“登船小组”,日本海保厅的快艇,法国的海上巡逻机和目标船。此次演习的筹划由来已久,它是以美国为首的“扩散安全计划”系列演习的一部分,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加大海上拦截力度,增加运输核生化武器以及导弹部件的成本和难度,以此向伊朗和朝鲜的核开发计划施加更大的压力”。
《扩散安全计划》出台
,美国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恐怖主义视为对美国安全最严重的威胁。2002年9月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宣称,美国“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在于极端主义与技术的结合”,美国的敌人“正在谋求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美国必须“采取行动”。当年12月,布什政府又出台了“抗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家战略”,将反扩散列为抗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第一支柱。伊拉克战争其实就是以搜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而发动的,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称之为一场“军控战争”。但是美国蓄意要予以打击的另外几个国家―――朝鲜、伊朗等国与伊拉克情况有所不同,不顾国际舆论发动战争并非上策,美国认为有必要就反扩散问题纠集新的“志愿者联盟”,以便在应对“邪恶轴心”国家时有更多的手段和资源可供利用。于是,5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访问波兰时提出了“安全扩散计划”(PSI),表示美国将对装有可疑货物的飞机、船只进行检查,以截获违禁武器、导弹以及相关物品。此后,布什又多次提及此事,希望有关各国迅速组建一支拦截部队,应对“可能发生的潜在的对峙局面”。美国副国务卿博尔顿6月4日在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作证时,详细阐明了对于该联盟的设想:“伙伴国家密切协作,发挥各自能力,使用法律、外交、经济、军事和其他手段拦截运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与导弹相关的设备、技术的船只、飞机等”。
6月中旬,澳、法、德、意、日、荷、波、西、葡、英、美等11国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议。与会国官员讨论了如何设法拦截、检查涉嫌偷运毒品、伪钞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零件的朝鲜飞行器和货船。会议最终通过“马德里倡议”,就政策原则达成了一致意见,确立了伊拉克战争后的反扩散新机制,组建了一套以美国为主导,以欧亚盟友为主要支撑,以经济封锁甚至武力核查为手段的体制。7月9日~10日,上述11国又在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召开会议,研究了反扩散的具体措施和对象,将反扩散对象扩大至朝鲜、伊朗、叙利亚和利比亚四国,并进一步讨论这项计划的细节、各国负责的范围以及如何具体贯彻落实“马德里方案”的事项。9月3日~4日,11国在巴黎签署协议,批准了一系列对走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部件的飞机和船只进行拦截的管理规定。该计划的主要原则规定还分发给许多国家,希望得到支持和响应。美
“军控拦截”在珊瑚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