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城市迷雾
热词:城市化
城市,象征着现代,也意味着发达。“十一五”末,我已达到47%,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城市化率将突破50%。
然而,当城市化进程全速前进、城市规模极度扩张后,随之而来的各种“城市病”,正一点点吞噬着它原有的面貌。户籍门槛、购房限制、交通拥堵、垃圾围城、强制拆迁……种种发展困局阻碍着城市前进的脚步,也冲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破解城市化困局已经迫在眉睫,“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该只是一句口号。
每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都渴望有一份安定的生活,医疗、教育、保险,自己所享有的一切与别人毫无差别。而现实中却不是这样,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很多外地人在一个城市里难以找到归属感。
目前,城市化在我国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接近50%,而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10: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我国的城市化率将在
2030年达到65%。
2011年两会前夕,人民网发起的在线调查显示,户籍制度改革在众多热门话题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不断攀升的城市化面前,城市户籍问题显然是摆在众多外地人面前最头痛的问题,也势必会成为两会期间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成渝模式
我国城市人口的膨胀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20年,我国市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数量将突破80个,当前,我国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数量为50个。
城市人口的蔓延已经给社会带来了诸多困境,外地人的融入与本地人的认同,无时无刻不缠绕在外地人的心头。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给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带来了诸多不便,也给一些在外工作的上班族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十一五”期间,雷声大雨点小的户籍改革并不能够完全解决这些问题。
2010年,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终于见到一丝曙光,重庆、四川成都的户改为多年争执不下的户籍制度改革解开了序幕。在“十二五”规划即将拉开大幕的时候,户籍问题已经是摆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
2010年8月,重庆户改正式拉开序幕,重庆市以解决农民工城镇户籍为突破口,力争在2020年将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0%以上。而且,重庆市提出的户改目标,是要在2010-2011年新增城镇居民3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由目前的29%上升到37%,在2012-2020年,力争每年转移80~90万人,到2020年新增城镇居民7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主城区集聚城镇居民1000万人。
如此宏大的工程,实施必然连带着众多因素,在住房、养老、教育等方面都会给重庆的城市发展带来巨大考验,重庆户改才刚刚拉开序幕,各方面都有待迎接考验,并且需要进一步完善。
就在今年2月22日,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外宣布,自4月1日起,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并轨。这是成都户籍改革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从4月1日起,在社会保险方面,成都的城镇居民和非城镇居民已经没有区别。成都的户改之路正在慢慢进行,这项举措将使全成都的劳动者享受同等社会保险待遇,农民工的身份将消失。
去年11月16日,成都市在经过五个月的调研讨论之后,终于在户改之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开始了户籍制度改革。这次户改被称为“最彻底的户改”,其目标就是将成都打造
户籍,城市迷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